原文已發表於經濟日報99.4.13; 報社使用的標題是:"定期定額 別忘獲利出場"
 
投資向來必須面臨時機的問題,若運氣好一點而能夠在相對低價進場,擁有低成本優勢就容易提升報酬水準,只不過從來沒有人能夠精準掌握最佳的投資時機,於是有了定期定額進場的策略,但這真的解決了投資的時機問題?也許未必!投資最後必須讓獲利放口袋才算數,定期定額只解決了進場的時機問題,出場的時機還是只能靠投資人自己的運氣;也許三年或五年的定期定額長期投資,但出場時機正逢金融海嘯,恐怕投資績效不會太好。
 
投資理財一如儲蓄的用意,是希望有所準備以應不時之需,類似金融海嘯的情境,有許多休無薪假或職場不確定性因素,正好是運用理財以備不時之需的時機,但這時候的投資商品卻可能失去預期的功效;一般人需要多準備日常生活資金的時候,常常是景氣不佳而企業縮減人力的時候,也經常是一般投資績效較差的時候,若沒有事先想好投資的出場時機,就不容易替未知的不確定性預作準備。農夫辛苦耕耘的結果,必在將熟成之際就採收放到穀倉存放,若等到需要的時候才採收,恐怕果實早已腐爛;投資成果的採收,當然也希望是能夠在果實成熟之際,即使可能暫時沒有資金的需求,也可以先作準備以應不時之需,同時避免果實熟透而腐爛。
 
景氣總是會循環,有衰退也有復甦,在衰退時期就得先爲復甦的到來而佈局,在復甦達一定程度就得替衰退的到來預作準備。投資出場時機的思考,若是以準備因應不時之需為出發點,在景氣大好行情熱絡時就不易因為報酬數字誘人而捨不得採收成果。

金融市場的變動如同自然界的氣候現象,要準確的預估會有相當難度,但若是要理解一段期間概略性的變化,卻只需生活經驗與常識就足以推斷;例如我們並不需要科技工具就能夠知道冬天不會有颱風,生活經驗會提醒我們在清明或端午節之後會漸漸轉為炎熱的氣候,細究自然界的現象,如氣候,它有相當程度的專業知識在裡面,但對於一般民眾即使不具備相關知識,還是能夠理解何時該準備長袖大衣或做好防曬準備;金融市場裡較缺乏專業知識的一般投資大眾,一如對於自然界現象的理解,從簡易的經濟景氣數據也足以進行概略性的判斷。
 
投資人可以從景氣燈號及貨幣供給數量等相關數字來理解金融市場的季節變化,當景氣燈號已經顯示為紅燈,像已經來到盛夏可能感覺當時很熱;如果加上與金融市場關聯性較高的資金狀況來考慮,像是夏天的氣候若是加上艷陽高照會使得熱度上升更快,或是陰天可能使熱度下降,貨幣供給M1B年增率及月增率的上升或下降,則像是盛夏的熱度持續加溫或是開始下降;雖然無法精確預估金融市場的盛夏會延續多久,但若熱度已經開始降低,也許就是準備採收成果的時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