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經濟日報99.01.12
中國是近年全球經濟成長的焦點,而其成長的內涵有相當部份由公共建設與固定資產的投資所貢獻,由造橋鋪路或一般工業產能的建設協助經濟發展;不論是公共工程的建設與固定資產投資,花錢採購原料或相關設備的時候會讓經濟成長數據看起來比較亮麗,當然相關的建設後續也會協助推動民間經濟的活絡;在許多新興市場都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特性,只要基礎建設尚未成熟,國家繼續投資就能夠延續經濟成長的力量,也由於新興市場相對於先進國家有更多政府支撐的成長力量,成長動能更強會吸引較多的資金進駐,很容易推升各種資產價格造就金融市場的行情。
 
藉由政府支出來支撐經濟成長還是有其風險的特性,這裡藉由近年多數人可以親身經歷或感受的自行車熱潮例子,來思考相關的投資與相對的風險現象;
自行車熱潮的興起,除了電影所引起的話題之外,政府公共建設-單車專用道路網的形成也功不可沒;政府的公共支出,例如單車專用道的建設,需要工程相關的原料並且創造就業機會,藉此可以創造經濟成長,但工程完成之後能否繼續提供經濟成長的動力,則得視公共支出項目是否合宜,單車專用道完成之後可以帶動自行車廠商的銷售,也有些自行車零售商店的設立,公共建設之後還能推動民間投資延續經濟動力。
 
一般而言,經濟衰退期的成長動能幾乎是來自於政府的公共支出,或許短期內可以由政府支出來支撐經濟,但這並非長遠之計,一則因為政府的財力也有限無法持續性長期大量投資,二則是公共支出項目與品質未必能如預期的有效帶動後續民間經濟的活力;在自行車熱潮經過一段時間流行退潮之後,有人的自行車放在家裡許久未動了,有部份自行車零售商店無法繼續經營而關閉,也有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不良而飽受批評的問題,開始出現公共支出與投資效能不彰的現象。政府支出來支撐經濟成長的風險,在於資源未被有效的運用,以及因為政策背書而引來一窩風的資金熱潮,將資產價格推升更引導資源近一步錯置或甚形成泡沫,這是投資新興市場或是因公共建設而成長的經濟體必須考慮的風險。
 
中國在2009年上半年所有銀行的放款比2008年全年還多五成,相當程度維繫了經濟情勢,問題是這些錢用到哪裡了?會產生什麼效用?用政治的力量來決定資源的分配與運用狀況,短時間內可以看到經濟表現的成效,長期卻可能要面臨資源錯置與效率不彰的考驗,去年花掉的錢已經看到了經濟成長的成效,但今年或許就得初步接受檢驗,有沒有不當的放款成為呆帳,有沒有過剩的產能出現,有沒有過高的庫存商品出現,或是其實投資報酬並沒有想像中的樂觀等問題;不只是中國需考慮這樣的問題,多數經濟體都在去年運用財政支出來維繫經濟情勢,同樣都可能在今年面臨檢驗;用生活的實例來思考投資的風險也許更能有所體悟,想想自己或週遭自行車的熱潮是否如當時盛況,有沒有自行車零售商店關閉的現象,自行車不再缺貨甚至降價促銷,或是少數自行車專用道使用率並不高....這些現象在提醒著藉由政府支出可以協助經濟成長,但也有資源運用效率不佳的風險,投資時如果已經因政策刺激而享受到成長的樂趣,也要記得適時檢驗可能面臨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