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觀察是很好的投資觀察線索, 從日常環境的商業行為改變, 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投資機會
例如看看電視廣告些什麼? 週遭的人新購買了什麼東西? 日常休閒生活有什麼改變?....從iPod, 手機, 光世代, 自行車...都是近年比較明顯的例子
彼得林區說: "投資蕾格斯絲襪或當肯甜甜圈之類你熟悉的公司,好處是,當你試穿一雙絲襪或喝一杯咖啡時,你已經在做人們付錢請華爾街分析師所做的那種基本分析了。"

生活觀察是很重要的投資觀察, 但並不是單憑自己所見所聞就直接下結論, 因為人很難客觀的看到全面性的訊息, 很容易以偏概全
台灣大選後有人說: 看房子人潮變多了, 或說餐廳的生意變好了, 商場賣場的人多了...這是有可能的, 但要判斷資訊的真假, 要判斷對於投資能否有真正的助益, 得有更多的思考, 得找更多的證據; 例如看到iPod, 或Wii很受歡迎, 得看看企業財報數字是否真的越來越好

例如看房子的人潮變多了, 實際交易的情況得要找出數據來證明;
Q1全台建物買賣移轉件數年減14.3% 台中市衰減33%最驚人(鉅亨網2008 / 04 / 29)
4月成屋交易量 下滑逾一成(中國時報2008.05.03)
真實的交易數字, 是生活觀察的重要證據, 得看到證據再下判斷, 否則僅是自己不客觀的預期, 很容易以偏概全
即使參考媒體訊息, 都需想想媒體真的客觀嗎? 媒體常也是選擇性的訊息呈現, 也不客觀也以偏概全

餐廳的生意變好了, 商場賣場的人多了....先想一想有沒有季節性的因素在裡面;
例如方便的好鄰居一定是在夏天促銷涼麵與思樂冰, 在冬天促銷關東煮, 看到夏天許多人吃涼麵, 並不是業績比冬天更好, 而只是季節商品的不同
例如賣場的生意淡旺, 和台灣人的節慶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春節, 清明, 端午, 中元, 中秋..等節慶前是旺季, 購物人潮大排長龍, 節慶一過人潮就少了一大半; 或是寒暑假, 氣候也都和消費行為有關; 看到商場賣場的人多了, 有沒有想過這一層因素呢?

投資即是生活觀察, 但人很難客觀的看到全面性的訊息, 很容易以偏概全
要判斷資訊的真假, 要判斷對於投資能否有真正的助益, 得有更多的思考, 得找更多的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