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股思考系列的文章中, 曾經提到從產業觀察的選股
有時候確實因為工作背景, 而能事先察覺產業復甦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優勢, 如何開始思考?

其實投資大師彼得林區已經教過我們
彼得林區說: 一家公司要回饋其投資者最簡單且最好的辦法,就是買回自己的股票......其他的方法,比方:一、 提高股息。 二、開發新產品。 三、採取新營運方式。 四、收購其他企業。

其中後面三項, 包括新產品, 新營運模式, 收購企業(產業整併)都和產業的供需有關

其中新產品一項, 在電子產業常看到, 近期最紅的大概是Wii
或是例如手機從黑白螢幕, 到彩色螢幕, 到照相手機, 每一個新品的出現都帶動產業一波成長
在各種電腦展或電信展當中, 都可以發現新產品的蹤跡, 每當有展覽期間的電腦或電子方面的雜誌, 都是我必會翻閱的雜誌, 看看有沒有吸引人的產品, 再回頭想想供應商是誰
但新產品能帶否來真正實質的營收貢獻, 是後續投資作業中要持續追蹤的功課
新產品出來之初, 市場總會先炒作一波; 但這段股價的漲勢, 通常看不到實質的營收成長, 如果不是業內人士, 大概無從事先得知, 如果沒把握我寧可錯過這段行情, 這段在一般技術分析內常是"初升段"的呈現
新產品的市場接受度是連廠商自己都不知道的事, 有可能市場的接受度不高, 股價在小漲一段後就拉回;
如果新產品市場的接受度真的很高, 就會有後續的主升段; 這一段是需要實質業績來支撐才漲得上去的, 所以要掌握的是這段的行情

在實際的投資思考就是: 先從雜誌媒體看看有沒有吸引人的新產品, 接著看供應商股價有沒有初升段的反應, 如果股價有反應, 就可以列入營收追蹤的標的
新產品真的能被市場廣為接受, 就會看到業績成長與股價的主升段; 在初升段的拉回階段, 可以密切注意營收與籌碼, 就不會錯過主升段

至於新營運模式, 台股的例子是宏碁, 從製造商變成通路與品牌的經營; 明基, 華碩, 都有意跟進; Dell也改變直銷模式; 這些類似的產業新聞都可以追蹤, 看企業的財務是否真的改變, 轉好或更差
而購併企業, 如明基購併西門子就使得財務轉差, 鴻海購併企業使得集團力量更大

改變營運模式, 或產業的整併, 整體效益的顯現時間較久; 新產品對於產業的效應在台股電子股內通常較明顯
產業趨勢的觀察角度, 其實還有更多更複雜的方向, 這裡暫借用投資大師彼得林區的投資思考角度, 補充在選股系列文章中未詳細說明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