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數法人發布的研究報告, 對企業評價的觀點
常見到的關鍵因素, 多數有所交集

(這段摘錄"財富管理7講")
這些評價的因素包括:
1.價值: 股價相對於公司的財務基礎; 淨值比
2.獲利能力: 毛利率, 營運效率
3.盈餘品質: 盈餘來源的穩定性
4.管理衝擊: 資本處置, 流通在外股權變化
5.動能變化: 前景展望, 意外盈餘變動
6.外在評價氣氛

有大型投資銀行,以計量模型模擬1977~2004美國證券市場表現, 發現這些因素對股價的貢獻度依序為
盈餘品質(24%), 價值(18%), 動能變化(17%), 獲利能力(16%), 外在評價氣氛(16%), 管理衝擊(9%)

但是依此研究成立的基金, 其中設定的權重, 卻和上述比例與排序不同, 原因是
雖然盈餘品質, 和價值, 對報酬的貢獻最高, 但也是最大的變異數
長期而言盈餘品質, 和價值, 在股票市場有其影響力
短期市場表現, 卻深受外在評價氣氛, 與動能變化的干擾

爲了管控基金的夏普指數表現, 所以做了排序調整, 依序是
外在評價氣氛, 動能變化, 管理衝擊, 盈餘品質, 獲利能力, 價值
---------------------------------

讀了這一段我嚇了一跳, 排第一的是外在評價氣氛, 和散戶一樣
價值竟是排最後
難怪以價值為首要考量的巴菲特, 績效表現和一般基金大不相同

投資時自己想清楚, 重視的是什麼----
長期而言盈餘品質, 和價值, 在股票市場有其影響力
短期市場表現, 卻深受外在評價氣氛, 與動能變化的干擾

---------------------------------
另外關於現階段到Q4選股方向的思考, 後續慢慢會出現在文章內
但不是寫個股, 而是思考的邏輯與方法

今天先想的事情是:
如果上漲第一個市場共識的滿足目標是: 7300
空間其實不大, 我就會少一些關注大型股
從盤面股價變動看, 這兩天較強勢的族群是中概
(統一,味全,正新,建大, 幾乎是連兩天漲停, 像是站在平台往上跳)
從基本面想, Q4是電子旺季, 電子比較多像是還躺在地板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