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vs.淨值比

 為什麼營建股和資產股要用P/B來看呢?其實並不是因為大家現在對這類股票沒信心所以太苛薄,而是營建和資產股,就像是一些公司買賣股票的獲利一樣,你不可能把一家公司的業外獲利用本益比十倍、廿倍去算吧!因為股票賣掉就是賣掉了,房子賣掉也就沒有了,資產股裡價值連城的土地市值一估也是可以算出來,如果順利出清也就是入帳而已,並不像一般的製造業,例如大家所說的CD-R設備像是印鈔機,只要景氣一來,每年都可以一直生產,賣掉了再生產再生產,有強力的複製能力,是重複性的業績!但是操作股票、賣房子、賣土地都只是一次性的入帳而已,所以只好以淨值+EPS來計算!

工業革命的本質 就是大量複製
 所以不論是軟體、硬體、或是像台塑集團這樣的傳統製造業,或是中國收成股,都有這樣的特性,縱然產品行情是隨著世界的景氣而會有波動,但是一條生產線擴產擴出來就是可以一直生產的(除非產品賣不出去或是公司倒閉!)也因而大家在預估這些公司的業績時,可以一年一年隨著資本支出和景氣榮枯做一個推算的準則。而這樣具以「工業模式」的企業,則普遍被用P/E來計算未來的行情。

 P/E用在股價的評價上是十分奧妙與吊詭的!例如說吧,萬點之際,大家能接受的本益比普遍是廿倍,電子股可以接受到卅倍;有趣的是當時利率較高約七%,而本益比又是利率的倒數,既然現在利率更低僅約一%,那麼本益比不是應該可以更高?NO!NO!經過了長達三年的市場空頭的洗禮之後,現在市場上普遍能接受的本益比只有十倍,這說明了,本益比到底幾倍?不是規定,只是市場共識,那麼只要未來大家可以再接受十五倍的本益比,或是廿倍的本益比,也代表著股價可以倍數上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