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歷史經驗與統計 (2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股市技術分析是一種經驗歸納與統計,觀察過去相似的股價波動型態,或類似的均線排列,後續的股價有較高機率出現同樣的發展,據以當作投資(投機)的決策依據,

例如最近台股上市加權指數的月均量下滑,成交量萎縮搭配的現象即是指數呈現橫向整理,即使看到小幅創新高價,成交量的現象顯示暫時尚無延續行情的能力。

經過一個波段上漲之後,股市的橫向整理時間常達2~3個月或更久,除了過去的經驗如此顯示之外,還有實質的理由是,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漲過程人人都可以是股神,但只是暫時的股神,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真正的考驗是在漲勢結束轉跌之後,畢竟最後要看的,不是曾經有過多少帳面獲利,而是要看真實留在手上的獲利

在股市的上漲過程,可以找到許多原因讓漲勢看起來合理,即使是負面消息,都可以做正面解讀,營收獲利衰退,可以用未來會更好來當理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公佈的景氣領先指標(經回溯修正)轉為上升,而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至50以上,主計處公布的第3季經濟成長率則由原本的2.67%,上修至2.91%,景氣數據好轉使股市上漲有理。

不過要注意的是,上修經濟成長率的原因不是國外「需求」增加,而是「淨需求」高於預期,

是出口與進口都減少,但進口減少的幅度比較大,使得「淨需求」數字擴大,官方說法是因為貿易戰轉單效應,及廠商產能移轉回台灣(在台灣生產而不需進口);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的多頭趨勢會具備一些特性或現象,包括在基本面看到一些重要企業或產業明顯的獲利成長,經濟指標會呈現景氣擴張的現象,

不容易看到明顯衰退的產業,股市的波動幅度相對較小,緩漲而相對平穩的上揚,成交量緩慢增加,不過,股市的波動並非隨時都具有趨勢意義。

不具趨勢意義的波動,及趨勢過程的波動,兩者在投資的做法有些差異,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大財經事件無可避免會造成股市大幅波動,而在事前無法得知結果好壞,即使從各種蛛絲馬跡推測可能的結果,仍像是賭博,賭對方向才能獲利,

在賭場裡能夠保住獲利的賭客,有一個重要特質就是要能見好就收,中一次大獎後不繼續加碼壓注,免得下一次運氣不佳時賠光原本的獲利。

美國與中國貿易紛爭出現新的發展之後,股市以大漲反應,但這像是事前無法得知結果的賭注,成交量擴增時,有多少資金搶進就有多少資金見好就收而出場。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遇股市大跌總會找一個明顯的事件當做修正的理由,如歐債危機、中美貿易戰等,這樣的理由沒有錯,只是它並非完整全部的下跌原因,

還有其他原因共同造成股價的波動,只是因為當下的事件比較顯著造成跌勢,而被當成主要因素,

其實早在事件發生之前,股價就已經逐漸累積潛在修正的壓力,事件只是讓修正的壓力找到一個缺口而爆發出來,如果原本並不存在修正的壓力,即使爆發利空事件,股價的修正相對較有限,或甚至成為利空不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裡有各式各樣不同性質的股票,對應不同特性的投資者或投機客的交易,

例如中小型股或部分景氣循環股,屬於波動幅度比較大的族群,在股市熱絡成交量較大的時期,投機客參與程度高,當沖數量比較多,而大型股的投資者則是以大戶法人或是中長期投資人為主;

在不同時期,個股的波動特性會有所差異,股市有漲時重勢跌時重質的說法,漲勢來時即使企業基本面不佳,也不易對股價造成負面影響,跌勢來的時候企業長期績效的穩健安全就很重要,股市風險升高時,較先慘跌的多半是中小型個股,反過來思考,觀察不同特性的股票表現,可以做為推斷股市可能處於行情的哪一個階段的訊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種不同的商業活動常有淡旺之分,其中原因例如氣候,在夏天與冬天的熱銷商品不同,或例如節慶,在年底與農曆年前後是消費旺季,

或因為資金,4~5月份有汽車牌照稅、房屋稅、所得稅,資金回流國庫又過了消費旺季,民間消費會相對低迷一些,這時節散戶可以用來投資股市的資金也相對較少;

股市做為商業活動的一環也有淡旺季差異,而有「五窮六絕」的說法,第2~3季常是股市相對比較低迷的季節,但並不是絕對必然,偶而有些年份第2~3季的股市表現仍然很好。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股市具有景氣領先指標的意義,當股市上漲達一定幅度,會令人以為經濟景氣將會開始好轉,

實際股市並非每次都能做出正確的預測,例如2008年股市大跌之前,台股指數先有一段反彈幅度達26%的漲勢,2001年1~2月有一段達到36%幅度的反彈,之後再破底。

這種情況的風險在於前景不如預期時,股價又已經累積相當漲幅,所面臨的調整壓力會更加劇,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出現跳空大跌,究竟只是短期回檔?暫時休息後再延續行情?或是反彈行情結束,開始另一段較長的跌勢?

有些投資人會仰賴價格來判斷,跌破月均線、季均線,或跌破頸線、跌破大量區,代表前景悲觀,未跌破之前暫時視為短期波動調整,或是上漲過程也同樣以突破頸線做為看好前景的依據,昨天(3/25)的跳空大跌並未跌破月線,所以漲勢尚未改變?應該趁拉回進場?

價格的突破或跌破是一道重要的決策防線,可以確認事實或執行停損,但早在價格表現之前,各項情勢就已經開始轉變、醞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中長期趨勢會反映企業的營運狀況,中短期波動則不一定與營運績效有關,而是與市場認同程度有關,

越多人認為股價應該會漲,也實際投入資金,股價表現就越好,即使企業營運不佳,想像或期待有轉機若能獲得認同,也能讓股價上漲。

由於人是群體性動物,天性會覺得跟隨群眾比較安全,新聞消息與股價強勢表現可以營造出群眾行為的方向,創造認同感,讓其他旁觀者跟隨,但這只有中短期效果,在股市跟隨群眾並不安全,中長期需有真實的企業營運績效才能維持股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的風險來自於許多層面,有時候是因為整體景氣衰退,使企業營運受影響,有些是產業缺乏成長機會,有些是企業本身營運狀況不佳,另外也可能是投資人買進股票的價格過高,都會造成投資人的虧損,而各種因素都不是單獨存在,其間的交互影響可能加深或減輕風險威脅。

在產業景氣成長期間,可能原本看似偏貴,本益比偏高的股價,逐漸因獲利成長而使本益比降低,股價變得不貴,即使買貴了也會隨時間而降低風險,這是產業景氣與持股成本交互影響而減輕風險的情況,

相反的在衰退期間,即使原本看似不貴的股價,可能隨著時間而逐漸變貴了,即使是較低的持股成本也會受景氣因素而加重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50(0050)與上市加權指數低點都出現於1月初,櫃檯指數低點則出現於去年10月底,

至昨天為止台灣50的反彈幅度還不到10%(加計還原除息的2.3元),上市加權指數則是反彈10%左右,櫃檯指數反彈達25%,代表權值股的台灣50反彈最為弱勢(或落後),而櫃檯指數先前較早下跌,跌幅較大(超過30%),上市指數先前的跌幅則相對較小(約17%),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股指數創了近幾個月新高,超越前波高點(去年12/3),達到半年線的位置,也接近去年單日大跌六百多點的長黑高點,價格表現逐漸揮別市場陰霾,可以視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如果價格會說話,價格說的話能相信嗎?

市場會反映所有訊息,而呈現於股票的價格,前景看好就使股票上漲,未來有疑慮就使股票下跌,(理論上)價格就是最重要的指標,所以有些投資的決策或方法是以價格為主要的依據,包括ETF也是,例如台灣50是以台股市值前50大企業為標的,當成分股股價下跌而使市值縮水,掉出前50大排名之外,就被台灣50剔除而改以另外的成分股取帶,價格(市值)是決定成分股的依據。

法人的決策也可能是以股價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在評定法人績效時,常是以指數的表現當參考,基金漲幅勝過指數就代表績效良好,本來保守看待市場的基金經理人,如果遇上指數開始累積漲幅,為了不讓績效落後指數,不得不投入資金去追漲,股價指數的上漲會驅使經理人進場。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股票價格波動角度而言,平常所看到的壞消息,不一定是真的利空,好消息也不一定是利多,所以有利空不跌,與利多不漲的現象,

但是就中長期投資角度而言,有些壞消息,即使暫時利空不跌,它還是真的利空,未來仍可能對股價造成負面影響。

中長期投資角度的壞消息,通常是來自於景氣基本面的衰退,一旦由繁榮轉入衰退期,即使不太嚴重的衰退,也會使股市低迷一陣子,不過,股市總是領先基本面表現,當投資人看到景氣衰退數據,企業停工裁員等現象,股市已經下跌一大段,已知的壞消息早就反映於股價上,使得股市暫時利空不跌,甚至因為短線跌幅較大而展開波段反彈,但這種情況對於一般投資人是具有較高投資風險的情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的現象顯示,年底台股比較容易看到短線上漲的波動,但這不是進場投資的理由;

當投資人聚焦於資產的價格變動,其實是進行投機而非投資,投機沒甚麼不好,要維持長期不斷的投機獲利,恐怕比投資還更難,

因為投資可以依據企業與景氣基本面變化的趨勢來判斷,投機卻得設法辨識主力與市場心理,前者具有清楚的資料數據做為判斷基礎,後者卻是虛擬善變的情勢,後者更難以掌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的統計機率是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例如年底至隔年初上漲的機率很高,幾乎可以達到90%或甚至95%以上的準確率,若按照統計機率執行年底買隔年初賣,幾乎可以年年獲利,

但是這麼做之前要先問兩個簡單問題:有沒有人願意依此而壓注全部百分之百的資金?有沒有人依照這個統計機率進行投資而長期成功維持穩定獲利?

這兩個問題顯示的意義是,投資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確定的事,即使成功機率極高,都還有微小的機率會失敗,而那微小的失敗機率,正是讓投資無法維持長期穩定獲利的關鍵,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年底至隔年初,是股市上漲機率極高的一段時間,這背後代表著市場參與者總在這段期間有一致的習慣性動作,

包括可能是法人拉抬年底的績效,新標的布局買進,企業有新的展望,設定新的營運目標,一般投資人期待紅包行情,大家習慣不變,正面心態一致,股市行情也就年復一年的重演。

統計數據顯示極高的上漲機率,是讓一般投資人積極進場的重要原因,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金融危機,伴隨股市的崩跌,每次的原因都不太一樣,但金融市場表現卻總有些相似的地方,

例如多半是美元走強,伴隨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同時股市下跌,通膨上升景氣走緩,

歷史事件看似不同卻相似的重演,背後是人性與權力運作的結果,因為人類貪婪的天性難以改變,也就導致每次市場發展總是十分相似,不過疑問是:難道市場參與者都記不住歷史教訓?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有些現象不太需要科學知識也能夠知道,例如中秋節左右可以感覺到氣候開始由熱轉涼,即使不知道地球轉動與太陽照射的知識邏輯,年復一年的生活經驗也會累積起這樣的常識,

在知識邏輯尚不夠完備,或原因過於複雜無法讓人完全理解時,經驗是重要的參考依據,例如基於季節變換觀察而建立的農民曆是農業時代的重要指引。

影響股市變化的因素非常複雜,心理與情緒的層面,難以藉知識邏輯解釋清楚,有時候經驗會成為重要參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