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盈餘數字通常與股價變化高度相關,劇烈變化的盈餘,也將帶來股價的大幅波動,但有時候只是外在時機環境因素,而企業未必真有實質營運上的改變。

今年(2018)巴菲特給股東的信開頭提到一件事,有部分的盈利並非來自波克夏所完成的任何事情,而是因為美國修正稅法所帶來的,

另一件事是新的會計規則會導致利潤非常劇烈和反覆無常的波動;也就是企業甚麼都沒做,卻會有很大帳面利益變化,而這樣的波動,會淹沒描述經營企業成果的真正重要數字。

 

中長期投資者在意實質營運的變化,希望是因為企業營運的成長,帶動盈餘成長,進而讓股價上升,企業市值成長,投機客則未必關心實質的營運變化,只要盈餘帳面數字漂亮,可以帶動股價上漲,並在盈餘的帳面數字變差之前出脫股票,就可以從股價波動過程獲利,這兩種特性造就長期的股價表現差異;在股市繁榮時期,各種股票一起上漲,但是當繁榮期過後,投機性質較高的股票,缺乏真正實質營運的改變與成長力量,回跌的幅度較大,且股價反彈無法回到繁榮時期的高點,長久之後就會顯現出兩種不同特性股票的差距。

 

當人們說股市長期的報酬率優於其他資產,是有前提的,即是必須投資於具有營運成長特性的股票,如果是因為時機或特殊環境造成的盈餘與股價上升,當時機或環境改變,企業盈餘無力成長,股價不易維持,長期投資的結果未必令人滿意,同時也會因為投資的股價過高,拉低報酬率水準;這裡所謂的時機環境,除了政策之外也包括景氣,許多企業的盈餘水準是被動隨著景氣波動,而不是企業實質營運的變化,使得景氣繁榮時期的股價總是過高。

 

美國修正稅法是利多訊息,股市已經先上漲反應,但這是否真有改變企業長期營運績效的能力?在還沒改變企業長期營運績效之前,因為時機與環境而盛行的投機風潮,早已經推升股價;巴菲特致股東信裡談到2017年的併購交易,合理的收購價格這項條件,幾乎成了所有交易的障礙,連還不算令人矚目的企業的價格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在堅持最簡單的指導原則:其他人處理事務的謹慎程度越低,越應該謹慎行事的原則下,波克夏的收購行動相對稀少;簡單的說是目前市場上,充斥太樂觀而不夠謹慎的投資人,價格過高,難以符合長期投資的條件。

 

雖然巴菲特長期看好股市的發展,但在此時,收購行動是趨於謹慎的,原因是外在時機環境因素推升股價,已經不利於長期投資;每年巴菲特致股東信總能帶給人許多投資的方向指引,今年提出一個最簡單的指導原則:其他人處理事務的謹慎程度越低,越應該謹慎行事。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