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裡如何選股是ㄧ個不容易的課題,若不認識不熟悉所有企業,得要一家一家的從財務報表與公開資訊逐一解讀,再從中挑選各層面條件較佳的股票,但資料數量龐大,應該很難一一仔細解讀,於是有人會想些增加效率(或偷懶)的方法。

例如常可以從財經雜誌上讀到類似的描述:看到某股票的表現,聯想另一家企業......;

這裡的聯想,可能是針對同樣的產業,同樣的供應鏈,或只是股價型態等,若有一檔股票成為領頭羊,就假設後面會有一群羊跟上,在邏輯上是找到某一種模式,預期其他股票會依據同樣的「模式」,出現「比價」效應,或所謂「補漲」。

不過,股市實際情況是有領頭羊,落後的羊群卻不一定跟得上,「比價」或「補漲」不一定會出現;例如以前台積電與聯電號稱晶圓「雙雄」,但隨著時間越久,「雙」字不見了,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除了營運績效差異之外,股價也沒有比價或補漲。

(本文全文開放閱讀,見下方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