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旺季裡,一般焦點常會關注於股票是否填息,或是如何找到會填息的股票?

最常見的是從過去的資料搜尋,N年內連續配息與填息的股票;

 

只是任何投資都有的名言是: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績效,而且即使填息了,怎麼知道會不會在填息之後轉為下跌?除非投資人打算填息之際立刻賣出,是否填息似乎不是重點,重點是它的趨勢有沒有改變,如果股價趨勢或企業營運成長趨勢都不變,填息是必然!

如何找出會填息的股票這個問題,也幾乎等同於問如何選股?

 

從選股的考慮項目來思考,容易填息的股票應該會有某些特質:
評價不要太高,至少本益比與淨值比不要處於近幾年的最高區間,除息前不要出現明顯的漲勢;除息位置處於相對低檔較有利於填息。
營運狀況是成長的,或至少是平穩的,營收獲利衰退與營益率毛利率下滑不利於填息。
大戶持股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比例,或是若有小部分棄息也會在除息後立刻增加持股,大戶的態度與是否填息有一定程度關聯。

另外要考慮是否填息,還有一個項目要注意:股息多寡,除了因為價差高而拉高填息難度之外,當企業出現創新高的股息紀錄,還要擔心是否到了產業景氣高峰,或遇到企業營運高峰,盛極而衰前的最後光輝。

 

例如中華電信去年在除息前出現了明顯的漲幅,評價處於高點,股息是它的新高紀錄,營收獲利剛好是高峰開始下滑,它去年就無法填息
儒鴻(1476)去年是新高紀錄的股息,但除息前已經跌了一大波段,從營運高峰下滑,約跌掉40%,已經過修正而在相對低檔除息,所以能夠能夠填息。
宏達電2011年的股息在當時是創紀錄的40元,但那是企業營運的高峰,屬盛極而衰無法填息的例子。
聯發科在2014年股息22元,是它近年最高股息,即使填息了,也是長線高點起跌的位置。

 

如果已經漲了幾年的長期多頭股票,它的紀錄必然是完美的連續配息與填息,在它成長的高峰,會看到創新高的股息,使用過去的績效來篩選時,就容易遇到盛極而衰的企業。
 

這個現象在股市,在企業營運都會看到,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太成功,失去戒心,忘記失敗,而導致失敗。

 

能夠填息就代表是好股票?不一定,簡單的例子如聯電與台積電,一般公認的投資選擇是台積電比聯電好,不過今年的除息至今,聯電已經填息,台積電則尚未填息,關鍵原因應該是股價位置,台積電處長線高檔區,聯電則是低檔區,另外台積電股息價差較大,聯電股息價差小,若股息價差很小,甚至盤中的短線波動就足以填息。

 

要找會填息的股票?還是從選股的基本邏輯來思考,選對的股票,它自然會照顧自己的股價。

(本文全文開放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