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是一種貨幣現象,通膨和貨幣供給間的關係簡單明瞭,實際上未必如此
央行並不控制整個貨幣供給,只控制其中一小部分:也就是鈔票和硬幣,以及為商業銀行提供的準備金;現實中貨幣供給和通膨的關係並不明確
想像一下聯準會印了一兆美元鈔票發給街上的人,假設收到的人回家就把鈔票塞在床墊下,消費者支出和通膨將毫無影響
貨幣要造成通膨,必須有人拿去使用
 
貨幣學派指稱貨幣供給增加將導致更多支出和更高的通膨,但現實的情況卻反過來,消費者借入或用掉的每一塊錢都回到銀行體系
如果經濟體奄奄一息,沒有人有借貸意願,即使聯準會將利率降至零,大量印鈔,也無法促成貨幣與信貸的成長
 
關鍵是產出缺口和通膨預期
商品和服務整體供不應求(總需求超過經濟產能),通膨便上升;失業率跌破自然水準時,勞工爭取加薪的能力就顯著增強
菲利浦曲線:失業率和通膨的反向關係
實質GDP和潛在GDP(即經濟的整體產能)的差距就是所謂產出缺口,可視為整個經濟體的產能空置率
如果產出缺口很大,經濟可以快速成長而不引發通膨
通膨易受人們的預期所影響,通膨可能因預期而自我實現
黃金和大宗商品價格反映通膨恐懼的作用,遠強於預測通膨
 
通縮,如果是勞工與企業生產力提升,能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商品時,是良性的通縮
例如英特爾不斷找到成本較低的生產方法,持續降低電腦晶片價格,但其企業營利與員工薪酬仍能增加
 
物價與工資若以相同的速度下跌,會損害誰的利益呢?畢竟薪資雖然減少,但因為物價也下跌,購買力並未改變
問題是:債務金額是固定的,當所得與物價下滑,實質債務的負擔將更沉重
 
長遠來看,通膨是一項政治抉擇;若政府無法滿足各項建設與就業及福利,政府就必須舉債,可能迫使央行維持低利率以協助舉債,最終導致通膨
若通膨加劇,從政者終將被迫馴服它,或找一位能夠馴服它的人當央行總裁;例如美國曾任由聯準會引發衰退而馴服通膨
 
-----------------摘自"看懂金融危機景氣波動與政策的經濟學"
 
台灣央行先前降息時一直強調存在負的產出缺口,即是上文中視為整個經濟體的產能閒置
通縮不好?電子產品的價格一直下跌,沒人會覺得不好
房地產價格漲到一個程度(資產通膨),終會影響政治,人民選出不同的政黨候選人,希望找一位能夠馴服資產通膨的人
從政者也只能任由稅制或政策方向引發衰退,以馴服產業泡沫;如房地產,或觀光飯店
這些產業或資產價格相關的發展,與書上的描述都有類似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