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會自我調整,相對較低的利率,對應著資產的合理價格相對較高
這是市場共同集體的判斷,當下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可是未來還是如此嗎?
許多當下合理的事情,放在較長的歷史眼光來看,有可能變得不合理,集體的判斷錯誤也未曾消失,使得資產泡沫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演

危機風險的因素一直存在經濟體系裡,有沒有發生危機的差別是觸發它的事件或條件是否出現,以及危機所涉及的層面是否廣泛
今年有低利率,高資產價格的危機,有大選的條件,組合起來多少有些可能的風險
以台灣為例,房地產與觀光飯店,在選後逐漸看到產業的危機,只是涉及層面沒有擴散開來
美國也有大選,選後極有可能開始調整利率,現在對應的資產價格屆時是否還能維持目前狀況?

---------------------------------
市場通常會自我修正,因為資產價格下跌後,將吸引買家進場
危機則會自我強化,資產價格下跌,會促使更多人加入拋售行列;危機幾乎必然是出人意表的,因為它們涉及集體的判斷錯誤

危機是無法杜絕的,它根植於人類以過去推斷未來的天性,對預測未來的無能為力,以及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擺盪的習性
這些因素總是存在於經濟之中,但若要釀成危機還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

條件一:資產價格泡沫:每項資產皆有其內在價值,例如股票源自於未來的盈利,股息及現金流,房地產源於出租價值
    泡沫剛開始時總有些實質因素支持,最後總是回落到長期均值

條件二:槓桿:槓桿本身不會令市場崩跌,但崩跌時槓桿會讓結果更致命
    要產生危機,人們必須積極舉債,債務對資產價值或收入的比率升至較高水準

條件三:錯誤配置:過度仰賴短期貸款支應長期投資

條件四:擴散:事件造成恐慌而牽連擴散

條件五:選舉:通常在競選期間政客們不願推行艱難的經濟解決措施,希望等選後再處理
-----------------摘自"看懂金融危機景氣波動與政策的經濟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