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的好處著實有限,不過其中之一是持續時間較短;股市的跌速遠比漲速快得多
跳過1930年代的非常時期,向前追溯到1916年,每次大熊市中,股價從波峰下跌到谷底的時間都不超過十四個月;1946年的熊市在第一次跌入谷底之後很長的時間又出現第二次跌至谷底的情況,不過第二次谷底的位置先前很近,因此基本論點並未受影響

熊市還有另一個特點:開始的幾個月最艱難,在很短的時間裡,你已經損失殆盡,平均有80%的股價下跌總量發生在熊市前六個月
在牛市期間的月平均上升率約為1.5%,熊市期間的月平均下降率達到5%左右

其中一個理由是股價走勢應該和大多數經濟指標的長期上升走勢保持一致
潛意識裡我們天生就不願意出售股票,特別是那些曾經給我們帶來不錯收益的股票
隨著壞消息傳播,受驚嚇的人開始拋售股票,等到股市被清空,不再繼續受到不利經濟情況的影響,可能還需過幾個月,買家才會鼓足勇氣重新回來

股價上升時的交易量要比下跌時更大;交易量大部分時間內在固定的浮動範圍,我們藉以判斷交易活動是正常,還是在正常範圍之上或之下
每次股價大跌前的交易量都非常高,而每次大漲前的交易量則非常低
歷史告訴我們紐約證券交易所每年交易股數從來沒有低於全部股票的12%,如果單月交易活動水準比15%的年換手率低很多,就屬於極低量的情況,後續可能回升
另一方面,如果數月內換手率超過20%,則表明交易量和價格即將開始下降
---------------------------------------
以上摘自"華爾街上的經濟學家"( Peter L. Bernstein)
(是一本很老的書,談論很久以前的股市狀況,數字或許不全然適用,但觀念與邏輯還是很值得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