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之所以擴產與增加庫存,基本原因是看好未來,但這樣的"胃口"是逐漸養大的
在大幅景氣衰退後的谷底區,即使已經復甦,企業擴產及準備庫存仍是小心翼翼的
等到景氣持續擴張,且延續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企業開始覺得所準備的庫存總是能夠順利銷售,於是更大膽的擴產,準備更多存貨
大家同時大膽擴產與準備庫存,直到營收成長的速度,庫存去化的速度都下滑,供需逆轉
要再等到大家又重回謹慎小心,維持低庫存水準,才又是產業景氣健康的狀態

下圖是國發會的資料
可以看到製造業的存貨率在金融海嘯後,2009下半年到2011年前,存貨率多半低於60%
2011年的存貨率由60%持續上升到70%;當年度台股由9200跌到6600
2012年到2014年的存貨率維持在60%~70%間(多半是65%以上),2014上半年的存貨率甚至下滑而向60%靠近
2014下半年的存貨率就開始持續上升,但別忘了去年下半年是景氣高峰,許多企業營收創新高;企業正因為景氣太好而大幅增加庫存,使得今年存貨率來到70%以上,是金融海嘯以來的相對高水位,而且目前已經是傳統旺季,有些企業九月營收是不錯的,整體存貨率還降不下來(還沒回到過去景氣健康期間的狀態)

其實以景氣循環的角度來看待企業行為,在擴產及庫存的準備,和股市的追高殺低現象是差不多的,在景氣高峰會準備過多的存貨,在景氣衰退過程殺價清存貨,斷頭清光了才是谷底

另一張圖可以看到景氣領先指標最近幾個月的下跌幅度是擴大的,即使有急單,即使需求回升,短時間內也是降低庫存率,還未必是景氣復甦

景氣存貨率.JPG 

景氣領先指數.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