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投資過程裡常有"後見之明",如果當初如何現在就......
如果回到金融海嘯時期,股價指數四千多點,就想盡辦法用盡資金全力買股票
但實際上沒有人會這麼做,即使再來一次機會,投資人不會也不敢這麼做
 
現在股價指數八千八百點附近,但有些企業股價已經跌回金融海嘯附近的水準,其實股價不貴了,投資人敢買這些跌下來的股票嗎?相信是有疑慮的
投資人不敢買的原因可能是這些股票還處跌勢,或是這些企業面臨衰退,或是單純只是這些股票沒有漲
但是金融海嘯時期就是同樣的現象,股價還在跌,企業衰退,股價沒有漲,當然投資人不敢買,只能在事後想想:如果當初如何.....
 
人生沒有早知當初如何.....,永遠只能在當下就已知的情勢做判斷,重點是要知道如何判斷當下的條件
先前文章提到相對接近反彈的條件:包括負乖離,連續跳空,期貨空單回補,指標股止跌等條件
目前季線負乖離約6.7%,半年線負乖離約7.4%,這兩天都是跳空開低,但期貨訊號不明顯,指標股尚未止跌
如果明天再跳空下跌,就有可能會接近反彈出現的條件
 
除了在數量數據上的判斷,如乖離,跳空等條件,還有質量的現象,包括哪些類股在跌,類股跌幅大小,整體跌勢的時間幅度,波動的型態,整體的價位評價等等,都可能提供短中長期波動與趨勢的判斷訊號
越多數據及盤勢現象,及其累積的判斷經驗,越能在當下做出相對接近合宜的判斷,越減少"早知當初..."的懊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