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的觀察與思考記錄已經累積相當長的時間,現在回顧過程,
初期比較多是學習過程的思考,常常是自問自答,自己提出對於市場的觀察或媒體常見的分析觀點的疑問,包括技術分析的質疑,基本面功效的疑惑,媒體報導的質疑等,這些各式不同層面的思考,廣泛的認識了股市的各種生態,但初期Blog的觀察思考記錄是片段的瑣碎的,這些是整個知識體系裡面零碎的點,要將這些點串聯擴展成為線與面才是完整的知識。

之後有機會寫書出版及開班授課,在這過程逐漸串連起各個點的知識,成為線與面構成的投資邏輯;對自己而言,再次整理這幾年來的投資邏輯,是一套經過多次實務試驗而更穩定的模式,值得完整的整理記錄下來。

Blog的記錄模式是以鬆散而零碎的方式呈現,投資過程除了在Blog所看到的日常觀察與思考之外,還有一些較深入的研究,例如投資邏輯的思考,選股原則的建立,選股評估模式,每季的財報整理,年度的投資策略等,這些較完整的知識邏輯記錄方式,將會朝著電子書紀錄整理的模式發展。

過去寫了兩本書,是一些思考過程的記錄與整理,但出版的型式未必是最適合於自己的投資想法,一方面是因為實體書的出版通常有些固定形式,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文章,每篇文章需有一定字數與篇幅,出版與通路商有一定的規則,於是書寫的訴求對象,主題,篇幅,難易程度等可能會有某種程度的妥協 (或自我設限),以迎合市場,吸引潛在的讀者,優點是內容相對淺顯而廣泛,缺點則是不夠專注與深入。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談到關於閱讀這件事提到:幾乎所有出版社在「說服讀者閱讀」上的努力,都與閱讀本身無關;所謂的暢銷書,其實都是成功賣給「不讀的人」;閱讀的流行退潮,但是「真讀者並沒有變少」,離開的那些,不過是些「湊熱鬧」的人。

一般書籍為了擴大銷量,容易使內容朝向相對淺顯而廣泛,可能吸引真正願意閱讀與學習的讀者,同時也可能吸引「湊熱鬧」的人;然而,投資的學習是需要專注與深入的,相對專精而深入的模式,在書籍出版意味著沒有市場,少了廣泛層面「湊熱鬧」的人,可能養不起傳統書籍出版的成本,另一個角度是,股市的倖存者是少數,能夠學到專精深入的也是少數,且缺乏經驗與知識的投資人也無法理解其中相對艱深的內容,環境的特性讓這類專精的知識難以傳遞。

整理的內容,是純個人的體會,經驗累積與知識吸收轉化後沉澱而成,是獨立思考的結果,相對而言是較專注於中長期的投資屬性,不是針對大眾普及都能接受的角度,是經過市場經驗淬鍊,能夠維持一定程度安全與穩健獲利的模式,缺乏經驗的新手投資人也未必能夠體會其中的奧妙,可能只適合少量小眾的閱讀,然而在數位閱讀的時代,實體出版的成本已不再成為限制,知識與經驗的擴展與傳遞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創新模式,這裡想做一點嘗試,不需要湊熱鬧的讀者,而是透過數位出版,直接傳遞分享到少量小眾的讀者。

初次嘗試電子書模式,內容是近年經驗與實務所歸納的投資邏輯與方法,後續視研究整理的資料,因應企業財報公告,可能嘗試以季或半年為頻率,刊出投資研究的資料與思考。

電子書平台可以提供手機,平板或電腦閱讀,採PDF檔案格式,有別於傳統的書籍雜誌的出版與通路,電子書的出版傳遞與閱讀是創新的模式,非常幸運生長在網路及智慧電子裝置普及的時代,有機會可以做些新的嘗試,讓思考與閱讀模式進到新的境界。

「小股民的Smart投資法」
http://www.pubu.com.tw/ebook/小股民Smart投資法-475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