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事物必須用數字來衡量或管理才會達到相對合理或準確的目標,只不過,數字可以表達某個角度的真相,卻可能同時忽略另一個角度事實

數字本身沒問題,解讀的角度或是輕忽其他未被呈現的數字才是問題

在股市裡,大家看到同樣的交易數據,但有人可以達到相對較高勝率的判讀,有人會往錯誤的方向解釋;找出那個能夠有效達成績效的數字,或是合理解讀所看到的數字,是能否達到正確方向的重要關鍵



台灣的景氣指標顯示經濟維持相對平穩,過去以來的經濟成績似乎還可以,但卻可能有許多人的感受不同,也許是以GDP數字來衡量並不足以呈現本地民眾的經濟感受,其中原因之一是海外生產比例很高,另一個是房地產業虛胖,外銷訂單創高與房價上漲,好像是經濟成長的正面跡象,但因此而受惠的民眾或許並不多

在看到景氣燈號連續呈現穩定的綠燈同時,看到另一組數據:台經院的製造業、服務業1營業氣候測驗卻是連續下滑,不同角度面向的經濟感受可能完全不同;顯示於股市,多數時間整體方向不太明顯,而是各別產業企業的差別表現,整體的多或空似乎意義不大,找出適合且有意義的數字指標才是必要的關鍵



以下是新聞摘要

台經院:製造業、服務業11月營業氣候測驗連4(鉅亨網2014-12-25 )



海外生產比 衝到56%(經濟日報2014.12.23)

11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獨強,以致11月的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上升至56.8%,再創新高。這個數字代表每100美元外銷訂單中,有56.8元都在海外生產,用來拉動國內投資、促進就業的金額只剩下43.2美元。

經濟部官員表示,海外生產比過高,表示儘管外銷訂單亮眼,對國內出口及投資、就業挹注有限。

若分業別看,海外生產比最高的產業為資訊通信業,11月為91.9%。統計處官員表示,11月資訊通信業的訂單金額是歷來最高,高達136.9億美元,加權平均後,拉高了總體海外生產比。





找回流失的GDP(2014-12-29 自由)

日前訪台的法國知名經濟學家皮凱提曾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這位對全球分配不公現象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一聽到台灣薪資水平時「嚇了一大跳」,他說對比於GDP,台灣薪水低到不成比例,他笑說:「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其實,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已經為皮凱提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與「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有關,台灣底層勞工根本分不到經濟成長果實。至於GDP到哪去了?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也畫出清楚的路徑圖,去年我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為四十四.六五%,創下史上次低,相對的營業盈餘占GDP比重卻大幅攀升至三十四.六一%,GDP成長果實是到企業與股東那邊去了。



「要素價格均等化」必將拉低台灣的薪資水準,而「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中國生產之代名詞)」的三角貿易盛行,表面上讓台灣GDP成長數字亮麗,實質上只替中國創造就業機會,無助於改善台灣高失業率現象。如今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更超過五成,亦即我出口一百元物品,就有超過五十元在國外生產,經濟困境更形惡化。以今年蘋果iPhone6熱銷為例,其代工訂單多數由我廠商接到,反映在我外銷訂單迭創佳績,今年GDP成長率上修,但這些代工廠皆設在中國,製造此一智慧型手機所需的百萬勞工,幾乎全數在中國僱用,在台灣與之相關者,只有接單之企業與股東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