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接觸的投資知識談到選股時,大略會從技術分析,財務表現,或籌碼狀況等各不同角度來切入;而媒體或書籍內資料的呈現,大致是去設定某些條件,讓資訊軟體去搜尋,很輕易可以得到一堆股票,只不過在實際投資時,這樣的篩選未必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投資績效

 

簡單的道理是,如果大家都可以很輕易的發現某一個潛力股,大家都知道它的潛力,它就不再是潛力股了,股價早就被推升至合理的價位,沒有超額利潤的空間了

基於上述的原因,在財經媒體上所出現的潛力股,經常不符合投資人的期待

 

選股的關鍵不在於所設定的條件,而在於發掘未反應的股價空間

未反應的股價空間有可能是超跌,有可能是評價的調整,有可能是基本面尚未反應,可能是時間季節慣性....

投資人可以輕易設定某些條件去篩選,卻未必能夠找到它未反應的股價空間

 

彼得林區:如果挑選股票可以量化,那麼你只要花時間守著電腦, 便可以賺大錢了。

 

某些股票的經驗慣例比任何選股條件還有效,某些股票用資訊軟體找不到,有效的選股通常沒有速成祕訣,而是長期的觀察持續累積,建構起某些經驗與資料庫

在日常的觀察中,一點一滴逐漸累積,累積企業的特性與產業知識,及所相關的股票特性,這些並非任何資訊軟體所能取代的能力,才是在股市中能夠持續獲利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