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做了虧心事或違法違規的人被發現時,常見到的說法是: 絕對沒有! 其中一定有誤解!

"誤解"的另一層意義也是資訊不對稱,既然已經是資訊不對稱,當事者的說法的參考價值就已經大為降低,聽他怎麼說倒不如看他怎麼做,什麼行為已經成為事實? 行為的結果是什麼?

 

長期而言,如果一家企業在各層面常常與投資人或社會之間產生誤解,那麼極有可能投資人也會對於企業的價值產生誤解,也就是對於其股價也常常產生誤解

例如企業以為它用了很好的方式節省成本,提升競爭力,應該獲得股東認同,只是這可能傷害了其他層面的權益,像是勞工的低薪或過勞,或是環境汙染

當中的誤解是股東以為公司是在一般認知條件下營運獲利,而一般認知條件就是未傷害其他層面的權益,但公司的行為結果卻似乎不像是一般認知的合理營運條件

在這中間的誤解,就足以造成對於企業價值評定的誤判

 

而每次企業的言行與結果的差異,都是讓投資人對於企業評價再調整的機會。長期下來,每次總能合乎預期的企業,評價可以維持與合理的價位,而會出現誤解的企業則會被降低評價,就像有說謊紀錄的人所說的話總是會被質疑,會被打折看待

這個層次對於企業的評價,不是在財務數字上所能夠顯現的,即使是技術分析也無從判別不同股票的品質差異,這是質的層次而無法量化比較的。

投資人可能找到一些方法以各角度的數字來比較企業與股票的好壞,藉以選股獲利,但若在品質層次對企業有了誤解,就很有可能誤判量化數字的合理性,即使有再好的程式運算都算不出正確答案。

像是最近”日月光”令人瞠目結舌的”誤解”,或許會令長期投資的股東對於企業價值的評斷會有所調整

------------------------------------------------------------

日月光未依規定將資訊上傳觀測站 證交所罰20萬元(2013/12/13 鉅亨網)

證交所指出,日月光近 2 年因放流水不符標準等情事,經高雄市環境保護局多次處以罰鍰,經查符合「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第2條第1項第26款情事,惟日月光未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畫面,違反前述處理程序之規定,處以違約金20萬元罰款,並函知該公司嗣後應確實依規定辦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