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投資理財直接相關的書,而是企業管理有關的書;書裡提到的各種現象,可以用來觀察台股裡有些陷入困境的企業
企業陷入困境的描述與歷程,可能會與眼前台股裡的企業有些相似,卓越的企業會在困境中再站起來,不知道台股裡陷入困境的企業能否脫困;書裡的思考架構可以提供對於這些陷入困境企業的觀察思考

以下摘自"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
--------------------------------------
探討卓越公司為何不再卓越,並拿來和持續成功的公司比較,學到的東西遠勝於只研究成功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保持高績效的其中一個關鍵在於了解為何卓越公司不再卓越,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而不要無知的重蹈覆轍

所有的幸福家庭都很相似,但每個不幸福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
企業走向衰敗的途徑遠多於走上卓越的途徑,要藉由分析資料產生企業衰敗的架構,比建立企業躍升的架構困難多了

五個階段
成功後的傲慢自負,不知節制的擴張,輕忽風險,病急亂投醫,走向敗亡
 
第一階段
運氣和機會在企業成功中扮演一定程度的角色,傲慢自負會認為無論組織採取那些行動都會繼續成功,假定成功是因為領導卓越,不認為有運氣和偶然成份
忽略最初的飛輪,強調做甚麼而不是為什麼,取代理解和洞見

第二階段
許多公司在衰敗時並未顯露太多自滿的跡象,過度擴張反而較能解釋企業為何走上自我毀滅
卓越的創業者天生充滿熱情,不斷追求進步,失敗原因常是走過頭了,冒太大的風險,財務槓桿過大,太投機冒進,成長太快
成長太快以至於來不及網羅足夠適任人才推動成長,員工擺錯位置,為彌補而設計官僚程序,官僚又進一步趕走對的人才,陷入惡性循環
接班問題多:每當傳奇性企業領導人退位,衰敗的趨勢就越演越烈


第三階段
放大好消息,貶低壞消息
承擔看不見的風險
決策與承擔風險的"吃水線"原則
假設在一艘船上,只要做錯任何決策,船身就會撞出一個洞,如果洞的位置在吃水線以上(船不會進水,沉船機率較低),可以把洞補起來,從錯誤中得到教訓,繼續向前航行。但如果撞出來的洞是在吃水線以下,海水會不斷湧入
卓越公司也會大膽下注,但會避免壓寶在可能在吃水線下撞出大洞的賭注上

否認的文化
企業在毛利率,流動比率(存貨周轉率),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等出現惡化趨勢,都透露風暴即將來臨,但管理階層卻未關注
歸咎外在因素
公司一再重組,把組織圖中的方框框到處移來移去,員工越來越把心思用在內部明爭暗鬥,而不是因應外界變化
企業在重組過程會誤以為自己在做一些有生產力的事情,基本上每家公司都一直處於自我重組的過程,這是組織演化的本質,但是當開始把重組當做因應警訊的策略,可能就陷入否認的心態了
世界上沒有烏托邦般的組織,所有組織結構都有它的利弊得失,都有他欠缺效率的地方,沒有任何企業重組方式,能讓風險和危險自然而然消失不見

第四階段
病急亂投醫
嘗試各種新計畫,新策略,新願景,尋找救世主,推動激進的變革,當一帖特效藥失靈時,他們又另外找一帖藥方
不在於他們不願意改變,而在於長期自我矛盾
炒作願景,為了彌補眼前績效不彰,而拼命推銷未來願景,形成過度承諾但兌現不足
經常性重組腐蝕了公司財力,現金流量和財務流動性開始下降

並非所有公司都有長青的價值,說不定對整個社會而言,與其讓這些從卓越淪落到拙劣的企業危害關係人利益,還不如趁早擺脫,平庸的組織必須設法蛻變為卓越,否則就該淘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