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2008.7.28)投資紀律在一般觀念裡可能是一個停損停利的紀律, 可能是個資金比例的紀律

其實可以將投資紀律的意義更廣義的看待
例如用在基本面的紀律: 只在景氣擴張時期買股票, 或只在景氣谷底買股票
或是針對企業特性的紀律: 只買營收獲利成長的股票, 或是只買產業循環向上的股票, 只買ROE一定數字以上的股票...
巴菲特的選股策略就不偏愛容易"燒錢"的公司; 也是種基本面思考的投資紀律
箭牌, 可口可樂之類的企業比通用汽車或Intel更受巴菲特青睞; 因為前者不需要龐大的資本就能使業績成長

不同的經濟景氣循環期間, 不同的產業特性, 都會讓置身其中的企業顯現其財務與股價表現的特性
例如了解DRAM, 或TFT這類屬於景氣循環特性, 就不容易去買在本益比很低, 獲利很好的時期; 可以很輕易的因為基本面特性的紀律而不至於套牢在這類股票
從基本面的產業特性而形成的選股策略或選股邏輯, 也可以說是一種投資紀律

另一種投資紀律是屬於投資過程的工作紀律或是思考紀律
例如巴菲特每年都寫信給股東說明投資相關的工作與思考, 沒有什麼比提筆寫下來更能強迫思考釐清思緒; 維持思考, 想清楚投資的原因理由, 檢視過相關的數字再進場, 總比事前未仔細思考等事後才停損補救更好; 這是種工作的習慣與紀律
例如絕對不單憑雜誌或媒體的訊息就下定論, 一定得檢視相關的數字, 相關的資料, 仔細研究後再做決定, 這樣的工作的習慣與紀律才不會迷失在媒體的過度樂觀或悲觀氣氛中

如果投資的時候能對於商業與產業的特性有所認識, 並形成投資時的紀律, 並加上投資過程的工作紀律或是思考紀律, 對於最後的投資結果一定會有更正面的助益; 甚至這樣的紀律越完善, 能夠更減少一般停損紀律的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