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於2010.9.17)假設市場是理性而有效率的, 投資人沒有便宜貨可撿, 也不會買到太貴的股票
"別浪費時間找便宜股票, 如果它們存在, 別人早已經買走了; 別擔心在錯誤時機買到昂貴的股票, 如果它們存在的話, 別人已經賣掉了"
這是效率市場假說的觀點

不過實際上, 市場與投資人應該是經常不太有效率, 也未必理性 
市場波動常常跌破大多數人的眼鏡, 大多數人看淡後市, 是市場回升的前兆, 多數人看好後市, 市場卻可能即將下跌; 
以市場情緒的角度來看, 投資世界是由樂觀到悲觀的兩端之間週而復始的擺蕩; 所以只要適當理解市場情緒就能賺錢? 而理性完全是多餘? 
市場有相當程度的非理性成分, 而受情緒影響, 但情緒的理解卻十分的主觀, 想要與市場氣氛逆向操作, 卻永遠不知道樂觀或悲觀情勢是否已經到了逆轉前的極端, "適當理解"市場情緒這件事, 或許也如同效率市場假說一樣, 難以完全存在於現實狀況

中長期而言, 股價趨勢與企業獲利狀況的變動方向一致, 指數與總體經濟循環方向大約一致, 但方向大致一致卻無法說明當出現偏離狀況時, 會偏離多久或偏離多大的幅度
理性的解析, 並無法估算市場情緒性的高或低; 不過透過各種歷史的統計數字, 仍可以讓理性發揮功效, 知道當下的市場情緒與過去歷史的比較, 是屬於更樂觀或更悲觀, 情緒無法以數字尺度來橫量, 卻能夠以歷史紀錄來比較, 透過對於經濟與股市歷史的瞭解, 藉由相對比較歷史統計, 也能有一定程度衡量市場情緒的概略尺度
例如台股過去有兩個泡沫高低點, 分別是台幣大幅升值的資產泡沫, 與電子網路泡沫, 它們各有其對應的經濟成長數字, 貨幣供給數字, 與股價指數相關的評價數字, 以各個統計數字相對比較, 就能夠概略知道什麼位置是過度樂觀與悲觀的位置; 或是也能夠根據過去的經濟成長記錄, 景氣循環位置, 對應股價波動狀況來理解市場情緒的概略位置
也許統計說股價應該會朝向什麼方向發展, 或是某種機率較高, 當市場並未依循慣例, 或許也是種市場情緒偏離發展的現象; 

讓理性發揮功效, 衡量市場情緒的概略尺度, 有時候並不會幫助獲利(在中短期間), 但中長期卻能夠避開重大風險, 或是能夠有效控制風險, 知道在情緒偏離或過度樂觀的情況下, 不會押注所有資金在市場上
所謂的理解市場情緒, 仍是透過對於經濟數據及企業狀況的理性解析, 以衡量市場情緒的概略位置, 而非透過媒體頭版標題, 營業大廳的氣氛, 親友關心股市的程度等等難以量化的現象
在股市藉由理性解析, 仍有機會"適當理解"市場情緒, 讓市場情緒與理性同時成為投資人的獲利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