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12/12/04

投資人對於基金投資的期待當然是報酬愈高愈好,風險愈低愈好,而且會覺得銷售金融商品的應該是專家,當然應該要能夠拿出專業本領讓報酬極大而風險極小,加上金融商品的行銷廣告總會拿過去較佳狀況的績效來宣傳,很容易讓投資人有較高的期待;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獲利不會憑空跑出來。

投資獲利的源頭是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如果經濟沒有起色,企業無法獲利,投資的資金能獲得報酬就會受限,投資人如果有較高的期待,就很容易出現與預期狀況產生落差的現象。

財經媒體很容易看到一些投資獲利的故事報導,或是基金公司行銷時描繪未來超乎理想狀況的報酬,常會讓投資人以為把資金投入市場,就能夠享受錢滾錢的樂趣,只是現實狀況總不是那麼美好。不過,當預期與現實出現差距,許多時候更應思考是否事先做了過度樂觀的預期;財經媒體的故事與基金公司的行銷當然會提高獲利報酬的預期,才會吸引投資人的注意,但是投資人自身也該能夠獨立思考判斷,不能一廂情願地以為真如媒體故事或行銷用詞說的,可以輕易達成高報酬的理想。

投資人該獨立思考判斷的是:什麼才是合理可以期待的獲利報酬?認知甚麼是合理的報酬才不會過度貪心而能夠適時停利;瞭解甚麼是合理的報酬才知道資產如何配置。

投資獲利的源頭是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獲利不會憑空跑出來。合理的獲利報酬是隨著經濟成長而變化的,如果經濟成長率趨近於0,多數企業獲利也不會好,投資股票型基金的獲利期待就沒辦法太高,這種情況下的資產配置可能就得適度減少配置於股市相關的部分。

或是若持有股票型投資標的遇上相當程度的漲幅,例如,0 成長的經濟卻有10%至15%以上的股市漲幅,或是季均線乖離達5%至10%,就可以適度停利;若是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一定程度(如成熟經濟體達3%至5%、新興經濟體達7%至10%),一般來說,可以期待較佳的股市表現,那麼資產配置在股市或投資的停利標準就可以提高。

一般的投資觀念說,如果期待較高的報酬,相對的也可能得要承擔較高的風險,多半金融商品的銷售人員也都會這樣告知顧客。不過這樣的說法有點像是要靠運氣,運氣好的,可以獲得較好的報酬,運氣不好的,遇上較大的風險事件而失去資金。

投資若是需要靠運氣可能不符合投資人的期待。若投資人自身能夠獨立思考判斷,了解甚麼是合理可以期待的獲利報酬,就應該知道所謂的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指的應該是高於合理報酬的部分才會有高風險,超越合理的過度樂觀期待才有高風險,如果原本就遇上較佳的經濟成長,合理的期待就應有較高的報酬,合理的高報酬未必須要承擔高風險,也不需要靠運氣。相反的,若是遇上經濟狀況不佳,即使在股市的報酬期待不高,都可能有高風險。學習隨著經濟情勢而判斷合理的風險及報酬期待,才不易產生投資現實與期待的落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