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股市看似很慘,在媒體或名嘴觀點可能對於經濟與股市完全無感甚至絕望,而多半將矛頭指向政府施政,罪魁禍首則是證所稅;感覺是一回事,但實況可能是另一回事!

今年股市看似很慘,實際上或許從數字來理解會比較了解究竟是否真的很慘
去年股市高點約9200點,低點約6600點,其中在去年八月份一個月之內下跌一千五百點左右;去年沒有證所稅
今年多數時間指數位置停留於7000~8000之間,去年月K連五黑,今年最多連三黑,今年至今沒有跌破去年低點,而且幾乎一直維持高於年初的開盤點
去年是空頭走勢,今年雖沒漲多少卻也不是空頭走勢;在媒體的渲染之下感覺很慘的股市,實況是沒漲沒跌


週刊發行人說:只要有證所稅存在,台灣經濟一定不會有感,而且,資金失血,最後會出現慢性死亡,產業、資金與人才逐漸淘空。
-----實況是去年沒證所稅,去年股市跌得比今年慘

名家觀點說:就快要被錯誤的政策、虛假的公平正義給搞垮了!我們要大聲疾呼,請馬政府儘快懸崖勒馬,停止復徵證所稅。看看每天四、五百億元的交易量,不認為這是短暫現象。
-----實況是過去在市空頭走勢後,沒證所稅也常態會看到四五百億的量


周刊或名家觀點認為證所稅造成交易量的萎縮,真是如此?交易量的萎縮沒有其它原因?或甚至會不會是其它原因才更造成交易量的萎縮?
常理推論影響股市的因素很多,要將交易量萎縮賴給單一理由,全歸罪於證所稅似乎有欠周全


我們可以回顧歷史,台股日交易量五六百億(月成交量一兆出頭)的例子很多,例如93年下半年到94年,有很長一段時間台股成交量也維持五六百水準,但是那時候並沒有證所稅;媒體塑造成一種氣氛,讓投資人感覺成交量萎縮都是因為證所稅,但實況可能是另一回事
成交量的萎縮有很多原因,證所稅或許有影響,但只是一部分

如果企業營運狀況不佳,憑什麼要投資人掏錢投資?如果整體企業獲利衰退,當然願意投資的人會減少,股市成交量自然不會太活絡,但媒體或名嘴未提到這個原因,而全賴給證所稅,彷彿證所稅取消就可以讓企業獲利大幅成長
企業獲利要靠自身的創新與經營效率,像央行總裁說的:「出口要好須靠技術革新,不能靠貶值」。股市要活絡需要靠企業獲利成長,要靠景氣復甦,不能靠減稅


以下是新聞摘要
-------------------------------------------------------------
彭淮南:尊敬張忠謀 但出口要好需靠技術 非靠貶值(鉅亨網2012年10月29日)
對於台積電(2330-TW)董事長張忠謀不滿台灣央行的匯率政策,央行總裁彭淮南今(29)日回應,「尊敬張忠謀,可理解其心情」,不過「新台幣匯率應尊重市場機制、不會因此改變匯率政策」,且「出口要好須靠技術革新,不能靠貶值」。他也指出,各國情況不同,並舉例2008年韓元兌美元重貶27.5%,但日元及人民幣並未跟著一起貶值,台灣當時若隨之大幅貶值就會受到國際譴責。


陳沖:台股量縮 相對不嚴重【聯合晚報】2012.10.30
行政院長陳冲上午表示,量縮是全世界主要證券市場共同現象,台股量縮相對不嚴重,若年底前國際間沒有新的危機,明年量能可望擴增。他說,從全世界股市進行橫向比較,若能去除全世界經濟不景氣對股市影響程度,明年會有不同風貌。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與國民黨林德福關心證所稅開徵,對股市衝擊,在立法院院會對陳冲提出質詢。陳冲答詢表示,台灣先生谷月涵 (Peter kutz)曾表示,證所稅對台股殺傷力不大,可見各界對證所稅都有不同看法。國際間許多無證所稅問題國家,一樣出現量縮,證所稅也許是觸發因素,也可能是時間巧合,但不是絕對性因素,且理性判斷,現階段既然收不到證所稅,應該沒有影響。
 



翻盤? 藍委提案「卡」證所稅【聯合報】
2012.10.30
證所稅明年元旦上路恐生「變數」,國民黨立委孫大千昨天提案要求「證交稅合併證所稅」,將證交稅率提高至千分之三點五,取代證所稅。
證所稅造成券商、股民人心惶惶,立委似乎有意「藉證交稅卡證所稅」。執政黨高層昨晚表示,台股成交量萎縮,立委羅明才曾主張證交稅率增加千分之一,取代證所稅;但擔心衝擊太大,孫大千版本下修為證所稅稅率千分之零點五,就源扣繳(加計現行千分之三證交稅率,合計是千分之三點五),「提案是經過沙盤推演,代表很多立委的心聲」。



名家觀點》復徵證所稅 該懸崖勒馬(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聯合報系/udndata.com) 2012-10-29) 
【丁予嘉】
 
看看每天四、五百億元的交易量,我與同業不認為這是短暫現象。

幾十年來,政府、民間共同建立起來的資本市場,眼看著就快要被錯誤的政策、虛假的公平正義給搞垮了!我們要大聲疾呼,請馬政府儘快懸崖勒馬,停止復徵證所稅。
 
一、交易稅已隱含證所稅!民國35年證交稅是0.5‰(萬分之5),那時也有證所稅的聲音,民國44年改為1.5‰(千分之1.5),其中1‰(千分之1)部份,即證所稅的意思。
 
民國49年到民國67年,停徵又復徵好幾次。幾經吵鬧,證交稅提高到3‰(千分之3),更明示有證所稅的涵義。民國78年又從3‰,降到1.5‰(千分之1.5),是為搭配郭婉容部長的證所稅,後來又停徵,民國82年又改為3‰(千分之3),這更清楚的顯示1.5‰ 即為證所稅。
 
二、證券交易所得,已經課稅!尤其是股息、股利的課稅,民國99年已占全國總稅收23%,加上上述的1.5‰(千分之1.5)的隱含證所稅,及企業未分配盈餘在最低稅負制下10%的稅,參與股市的機構法人與自然人,所上繳的稅負,占全國總稅收將近30%,誰敢說大戶、散戶、企業行號、基金、機構投資人沒繳稅;按量、按股利所得繳稅,誰敢說這不是公平正義。
 
三、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阿扁貪污了一、二十億元,馬政府因證所稅復徵,市值少了4兆元,稅收短少了3,000億元。本來要課的資本利得稅,是要針對不勞而獲的地主,因土地增值,所帶來的財富,嚴重影響所得分配的不均,所以,對地主課重稅,是正確的方向。
 
然而,對資本市場課稅當然是虛假的正義,明明已經有證所稅了,又在交易稅不降的情況下,復徵所得稅,使原本活絡的資本市場,陷入萬劫不復的冷凍櫃。更令人髮指的是,台灣經濟的主軸──民間力量,也因為市場的委縮,一併被葬送掉了。
 
四、要讓民眾「有感」,就要輕稅簡政!輕稅是因為我們是小型開放式的經濟體,經不起虛假的公平正義,錢與人才絕對有四隻腳的。簡政是因為政府預算中,人事預算高達46%,往昔的大政府心態必須要徹底放棄,小政府及開放的心態才是正道,管制愈少,民間活力就愈強,人民才「有感」。
 
五、回歸市場經濟,讓民間力量再次擅場!自認是公平正義化身的部長與學者,及把自己當成勞工代表的勞委會主委,扼殺了市場經濟自動調節的力量。明明已經繳所得稅的證券交易,還要再課交易稅?明明本勞與外勞脫鉤,加上一個「平衡稅」(新加坡制),不但稅收就可以超過證所稅,外勞更不會被仲介剝削;對財政、對本勞的基本工資、對外勞真正落入口袋的錢,都是三贏的局面,為何不做?
 
台灣經不起錯誤政策的折騰,我們更對無感的公平正義扼殺了民間力量、社會主義的思維惡化了國家財政,提出嚴重的抗議。懸崖勒馬吧!勿陷台灣於一窮二白,萬劫不復。(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暨華頓投信董事長)




謝金河:台股正走到懸崖邊上(先探2012.10.26)
自從證所稅通過以來,全台灣社會都在吵一個問題-經濟有感無感?其實我心裡這麼想,只要有證所稅存在,台灣經濟一定不會有感,而且,資金失血,最後會出現慢性死亡,產業、資金與人才逐漸淘空。不論證所稅能撐多久,最後一定會有人出來喊停,而且,ㄍ一ㄥ愈久,台灣付出的代價愈大。
 
從失望到絕望
 
台股的量縮是我們獨有的景象,自從QE3以來,亞洲貨幣普遍升值,像人民幣已升到六.二四四,新加坡幣從一.二九七升值到一.二一三,韓元從一一八五.八升值到一○七九.七,台幣也從三○.二六升值到二九.二九八。亞洲貨幣都相繼升值,貨幣升值相對帶來熱錢,但台幣升值,台股卻頻創新低量,顯然熱錢只炒匯,沒有流進股市。
 
 
暫時先拋開證所稅不一定能讓台灣立刻恢復元氣,但是我保證大家的感覺會更好,台灣可以承受更多挑戰。就像鄧小平在文革之後,帶領人民走上計畫經濟的道路,那時他抓住了一個重點,「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又說,「先讓少數人富起來,再讓多數人富起來」,這是中國步上康莊大道很重要的實驗。
 
馬總統應該先讓台灣富強起來再來求分配的事,未富先求分配,最後帶領社會走向均貧的道路,如此一來,在追求歷史定位中,恐怕不會留下什麼好名聲。因此,我們懇請馬總統認真思考證所稅去留的問題,不妨先擱一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