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刊不約而同的寫了指標企業衰落的故事,從失敗中學習的啟示很重要,只是真知灼見經常來得太晚
在企業高峰時通常雜誌寫的故事是企業如何成功,只不過企業的衰落是從高峰就開始了,能夠在企業高峰時示警才是真知灼見,否則比較像是錦上添花與落井下石的故事

商業週刊:宏達電回不去了;台灣企業史上,最貴的管理課,它的學費高達8千800億元。
今周刊:驕傲的輸家,宏達電九千億的一堂課

類似的故事不斷在股市上演,登上高峰的企業很難長期維持榮耀;這一堂課會不斷重覆出現
所謂幾千億的一堂課,企業市值的增減,除了企業本身的營運因素之外,還有產業的變化,產品的成熟,股市投資人的心理評斷....等因素;即使它不在產業競爭中落敗,也可能要面臨產業逐漸成熟而使成長性降低,導致股市評價降低的市值縮水


找一本管理學的書,套用裡面的理論邏輯,過去每一家從高峰衰落的企業,都能寫出好幾篇類似失敗啟示課,這些營運層面的啟示對於股市投資人而言,實質意義或許有限,常是來得太晚的真知灼見;投資大師的觀念或哲學或許更有意義


(2011.6.15)宏達電下半年展望,周永明:樂觀

巴菲特:樂觀是理性投資者的天敵

彼得林區:每一種受歡迎的快速成長工業遲早都會變成緩慢成長工業

無法長久持續的事業終會結束;多數現在表現有聲有色的公司,日後都可能有失色的一天;股價漲勢看似無止盡,回歸實際經常在觸頂後直線滑落(摘自:看見價值,巴菲特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