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文中記錄的相關資料可能是半世紀前的事, 但卻彷彿就是當前所發生的現象
也就是人們期待投機慾望從不會消失, 也就持續有人會利用一般無知大眾的投機熱潮來謀取私利
事件的發展就是: 先是"極流行的妄想", 然後是投機熱潮, 接著是失控, 引來主管當局制定新法規與新禁令; 像美國正在制定新的金融規範一般, 半世紀甚至更久之前都發生類似的事

下面所摘文中寫的並不是什麼投資的方法, 卻是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重大風險
例如; 本意是要從事保守的投資, 卻捲入投機狂流, 並且慘遭投機虧損, 或是所支付的價格與企業資產或盈餘記錄之間完全缺乏比例關係, 天真的期待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
投資過程經常要想一想, 是否有些"極流行的妄想", 那些經常是要避開的重大風險

投機慾望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甚至經過審慎的計算或規劃, 投機慾望確實可能帶來些利益; 但若還不太瞭解市場, 或甚金融相關業者對於投機慾望的利用, 投資人卻反而可能成為被利用的對象

以下摘自"智慧型股票投資人"(Intelligent Investor/Benjamin Graham)
-----------------------------------------------------------
基金的存在確有其功能; 它們鼓勵儲蓄與投資的良好習慣, 保護無數人, 使他們免於在股票市場觸犯代價昂貴的錯誤
雖然基金的實際績效似乎不優於普通股的整體表現, 而且投資成本可能高於直接投資
但一般人的選擇卻可能在於: 屈從於兜售生意的共同基金推銷員, 或是更危險的新股承銷販子
使得本意是要從事保守的普通股投資, 卻發現身陷難以自主的環境, 捲入投機狂流, 並且慘遭投機虧損; 對於共同基金的購買者來說, 這類的誘惑較難遠離

關於基金追求績效的種種情況, 使人感受到不祥的徵兆; 他們對於"健全投資"的定義似乎是在未來幾個月之內將大幅上漲的股票, 這使得他們大舉投入新的冒險領域, 而其所支付的價格與企業資產或盈餘記錄之間完全缺乏比例關係; 他們的行為只能從兩方面合理的解釋, 一是天真的期待這些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 另一方面則是精明的利用一般貪婪和無知大眾所具有的投機熱
承諾用別人的資金來創造奇蹟, 至少表面如此, 最後卻帶來不可避免的虧損, 而這類奇蹟經常伴隨窮凶惡極的人為炒作, 虛編的企業報表, 無法無天的資本結構, 以及其他近乎詐欺的行為

無庸置疑, 主管當局會制定新法規與新禁令; 但我們無法期待投機慾望會從此消失, 或利用此慾望的行為會從此受到制衡;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必須了解這些"極流行的妄想", 並且儘可能的避開它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