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市經過一段整理之後突破而上漲,接下來大概會看到許多訊息說底部成形,型態滿足目標xxxx點

技術分析的預估值有時候會到達,有時候會夭折
今年初2~4月份才出現過一次,看似底部型態,若是依照技術型態預估的上漲滿足點應該要接近萬點了,不過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那是一個失敗的技術型態
類似的現象在97年初大選前也出現過一次
甚麼情況下技術分析的預估較可能達成,甚麼情況下又會失敗?

市場上並不是所有人都以技術分析角度來看待股市,對於非使用技術分析的投資人而言,才不管甚麼技術型態,該賣的時候就賣,該買的時候就買,它的理由可能是基本面的條件的改變而必須要賣(買)
如果這股依照基本面(或其他理由)的賣出力量較強,技術型態的預估滿足點也許就會被破壞
上述兩次失敗的技術型態,都出現於基本面情況正在轉差的過程
所以如果接下來指數繼續上漲,開始看到訊息說底部成形,應該補漲...之類的說法,也許得先想想,成為失敗的技術型態機率高不高

其實股市裡許多說法,不論是技術面或基本面,在經濟成長時期可能是對的,到了經濟衰退期就未必還正確;如上述的技術型態預估值就是一個例子

即使是基本面評價的本益比,官員說台股本益比才14倍太委屈
本益比=股價除以每股盈餘,如果股價不動,只是盈餘降低,本益比也會升高
目前本益比14倍如果算是委屈,但由於景氣正在衰退,等於企業獲利會下降,所以若股價不動的話,本益比也會提升,也許未來本益比並不委屈
本益比偏低的說法,在經濟成長期也許是對的,到了衰退期就未必了

當經濟處於衰退的過程,許多投資的觀念,思考邏輯與判斷,會與經濟成長期不一樣
當情況改變,過去合理的推論可能未必合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