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價值的理解從資產開始
前文曾經提到長期投資而言,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比損益比更重要
以計程車當例子,如一台新的車要100萬,若當計程車使用,每年可以替車主賺50萬(只是方便計算的數字,未必是真實情況),用股市術語來說,每年可以賺半個資本額

評估這輛計程車的價值,投資人願意用甚麼價格接手,甚麼價格是好價格?用淨值來買?新車的價格100萬?或是扣掉一些折舊費用80萬,60萬?
如果是用本益比10倍?獲利50萬的十倍是500萬,用這個金額去買一輛100萬的車一定被罵是瘋子

但是如果有一個偉大的交通管理當局決定管制計程車數量,使得計程車供不應求,同時又提供油價補貼使得成本降低,又剛好遇到觀光業榮景使遊客數量不斷成長,於是讓這輛車第一年雖獲利50萬,但它逐年成長,第二年獲利100萬,第三年獲利200萬,第四年獲利300萬;用本益比10倍花500萬卻能在第四年回本而開始大賺,用這麼高的金額來買輛車可能就不再顯得愚昧;
能夠貢獻獲利的資產就具有價值,能貢獻越高獲利的資產,合理價格就越高
通常在市場未走空頭之前,這種愚昧價格到處都是

問題是很少有產業及企業能夠長期維持像上述的獲利成長速度,通常是在兩三年內有很好的獲利,然後可能遇上景氣收縮循環,或是產業競爭使得獲利衰退
長期投資得要考慮景氣會循環,產業有興衰,不能用企業獲利大好的情況來評價,那很有可能買得太貴;但若真的是優秀的企業,總能維持相當穩定的獲利水準,用淨值來買又可能太低而沒有人願意賣,除非遇上如金融海嘯般的恐慌情況,才可能可以用淨值買到好企業

甚麼價格才是好股價?考慮景氣循環,產業興衰,用某一時期的獲利(損益表或本益比)來評估長期的投資價格都可能嚴重偏離合理價格,合理的邏輯是用淨值(資產負債表)當參考,如果預估獲利情況不錯,就加倍出價,如果獲利情況很普通就用淨值來買
用這個邏輯來看財務相關數字,就是看淨值比與ROE,例如若平均ROE低於10%,合理股價只給1倍上下淨值比,如果平均ROE可以達20%~30%,合理股價就給2~3倍淨值比
上述所給的淨值倍數不是絕對的數字,在不同的產業與企業,所給的合理股價倍數會不一樣,這裡寫的是評估合理股價的邏輯,用這個邏輯去研究一般狀況的正常企業,看過20~30家企業的歷史股價之後,就會知道甚麼價格才是好股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