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經濟日報99.12.21
各種基金的漲跌經常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例如:因為熱錢來襲,因為資源缺乏,因為美元貶值等,而投資人經常想找市場走勢的答案,想聽專家說市場未來走勢如何,或是想找到當前最熱門最會漲的投資標的。

但即使得到正確的答案,都未必能真正降低投資風險,因為投資人經常忽略自己的風險和市場的風險並不一樣。

投資人自身的風險和市場風險最常見的差異性,是在於資金的運用與面對波動的心態。例如:使用閒錢投資與使用日常所需資金投資,當面對同樣的市場修正波動,所受到的心理壓力就不一樣。前者可以從容等待市場回復常態,等到投資標的價值回復而獲利,但後者可能會來自於資金需求的壓力,無法忍受短暫跌價的煎熬,無法跨越市場的波動過程而以虧損收場。

同樣一個投資標的,但不同的資金運用與面對波動心態,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投資風險有時候並非來自於市場的波動,反而是來自於投資人自己,及對於市場波動的不適當因應。一個好投資標的,如果是以大額單筆、追價、短時間持有等方式來投資,再好的標的都無法提供良好的報酬。

投資時除了市場波動的風險,投資人更須學習克服自己所造成的風險。哪些是投資人自身所造成的風險?其實都是常聽到的:太貪心、捨不得停利、過度樂觀、投入過多資金而承擔太多風險、追高殺低、無法忍受短暫跌價的煎熬,以及未曾深思判斷所接觸的訊息等,這些通常是人性的弱點。其實只要不受市場氣氛與情緒的影響,堅定地執行並回歸理性判斷就能克服。

不要受市場氣氛與情緒影響而必須堅定執行的部分,可從這些地方實踐,例如:資金來自不影響日常生活的閒錢,較不會因為波動而造成心理壓力。進出場採取分批或定期定額,避免受到單一次決策錯誤的影響,同時還具有降低持有成本的功效,類似的策略會降低波動風險的壓力,這些只須貫徹執行就足以降低人性弱點的風險。

回歸理性判斷的部分,得從充實知識與獨立思考判斷做起。即使一般人較缺乏這方面能力,仍必須具有屬於常識性的數字概念。如:當定存利率只有1%,卻有金融商品宣稱可以保本無風險又給10%報酬,可能就須存疑。或像是成熟市場經濟年成長率3%算不錯,對應到股市的波動如果有三成就算很大了,就成熟市場而言,當漲幅已經達30%要再繼續看好,或許得想想是否過度樂觀。

舉例來說,如果投資標的獲利已達三至五成,就要避免太過貪心;若跌幅來到三至五成,就應耐心等市場恢復正常。類似有關於報酬率相對於利率、經濟成長率、市場概略波動幅度等,許多時候運用這種常識性的數字概念,就能讓投資人避免因市場情緒而影響判斷。

找市場走勢的答案,聽專家說市場未來走勢如何,或是找到當前最熱門績效最好的投資標的,對於投資績效的幫助,未必有多少效用。因為就算投資一個相同標的,但不同的資金策略與面對波動心態,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除非投資人能夠同時謹慎處理自身所造成的投資風險,藉由一些堅定執行的投資策略,及適當的知識與數字概念,除了能夠降低自身所造成的投資風險,也能藉以跨越市場波動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