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狀況, 如果消費者對於商品已經有特定的品牌與款式喜好, 購物的時候較不會受店員推銷的影響, 採購物品的好壞自己承擔結果
但是如果對於商品的狀況理解不夠深入, 就很容易接受店員的推銷, 採購由店家所推薦的商品; 當然如果是具備特殊功能與需求, 具有差異化的商品, 接受建議當然是合理的選擇, 如果不是差異化的商品, 有時候就可能有另外考慮了

店家所推薦的, 可能是利潤最好的, 可能是庫存最多的, 總之在理論上會對於自身的經營求取最大的利益; 
特別是那些一身穿戴名牌, 看起來出手闊綽, 又對商品認識不夠的顧客, 是最好的肥羊, 盡量推薦高價的, 利潤最好的商品, 只要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就沒什麼爭議

推薦者的觀點, 通常是以自身利益優先考量, 這是一般商業的合理現象; 投資人別忘了, 股市裡的狀況某種程度上也與一般商業狀況差不多
當股市出現漲勢, 就開始看到一大堆外資或投信法人的推薦, 只是這些推薦究竟是誰的觀點, 誰的利益?
法人推薦標的, 理論上大概自己已經買了, 否則會有很多不相干人士來搶股票, 這樣的推薦等於是請投資人來抬轎
但如果推薦標的自己卻沒買, 那又有點不太負責任, 言行不一
如果沒想清楚, 各式各樣投資研究報告或未來看法, 在媒體公開出來, 就像看待這些閱讀的投資人, 是看起來出手闊綽, 又對商品認識不夠的顧客, 是最好的肥羊

最近看到很多研究報告, 說明年上看XXXXX, 推薦xx族群等, 或許不全然無參考價值, 只是需要辨明是誰的觀點, 誰的利益, 哪些才是對投資人有用的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