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選舉結果未出爐之前, 在媒體上大概可以見到幾種說法
一種是選後就會漲, 不論結果如何; 或說統計經驗顯示選後上漲的機率較大
一種是選舉結果若不如市場預期, 即使先下跌, 也是買進的機會, 也就是說短線受影響, 但波段仍會上漲

應該不會看到選後可能會跌的說法; 印象所及, 沒看過任一次選舉前有選後可能會跌的說法, 不過選後開始下跌的次數卻還不少
媒體理論上應該公正客觀, 但某些時候卻總感覺是在表態與宣示立場

如果大家都認為會漲, 為什麼在選前不像有人先進場買股票的樣子? 選前一個月期間大致是盤整狀態, 11月份的成交量多數達不到月均量
如果大家都認為會漲, 為什麼大戶與法人在期貨的佈局並未呈現多方優勢
所看到的媒體訊息有較大比例呈現的是, 預期選後會漲; 投資的佈局不是應該隨著預期而動作? 預期會漲則應該事先買進
不過從選前的走勢, 成交量與期貨籌碼狀況推論, 實際市場的動作卻較像是謹慎觀望的, 甚至進行避險; 

假設市場走勢與選舉有關(實際上說不定關聯性不如想像中的密切), 那選舉後成交量狀況應該明顯改變, 而且不只是一兩天的改變, 而期貨籌碼的狀況也應該出現調整, 而原本選前所曾經出現的風險現象都應該逐漸被化解
但若其實選舉只是個藉口, 那麼原本曾經存在的風險現象可能持續壓抑著市場的表現

在媒體上看到對於未來的預期, 若拿來當投資依據通常很危險, 但卻是觀察市場現象很好的工具
預期vs.結果
在多數人對未來有較好的預期時, 想出脫持股的大戶才容易從容退場; 特殊事件之後, 如果走勢和預期不太一樣, 得注意其背後的風險; 如果走勢符合預期, 則要看支撐與延續的力量夠不夠
短線上, 先觀察是否有選前的觀望或預期, 成為選後一兩天內波動的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