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合理的投資規律, 通常需要分辨企業型態, 不同的特性會有不同的投資規律
例如循環類股的特性, 與民生消費類股, 或資本設備類股等等, 在基本面顯現的狀況, 對應股價表現可能都有不一樣的特性

多數的製造業會與總體經濟循環的關係較密切, 特別是已經成長至一定規模的大型股, 隨著經濟的循環而波動
通常是中小型股, 新興產業類股, 或擁有特殊優勢類股才有機會擺脫總體經濟的影響
製造業通常受庫存與資本設備投資的影響明顯, 這兩項通常是判斷製造業循環的重要參考
而資本設備類股的走勢, 又剛好可以輔助推斷製造業循環; 在循環初期是產能利用率的提升, 庫存的回補, 等到預估產能缺乏時會開始啟動資本設備的投資, 這時資本設備類股才易有所表現, 是屬於落後表現類股

由於大型製造類股通常與整體經濟循環差距不遠, 少有意外驚喜, 也就相對容易評估與掌握, 例如台積電, 台塑, 這類企業去追蹤過去幾年的股價高低點, 與其財務及資產數字都很有規律, 是相對容易穩定獲利的標的; 同時它們也可以提供整體指數表現的參考訊息, 也可以提供落後類股是否表現的訊息

中小型股, 新興產業類股, 或擁有特殊優勢類股或許可能擺脫整體經濟的影響, 但那只是可能而非絕對, 找尋成長股最好仍在景氣相對平穩時期會比較安全, 設定盈餘成長條件, 技術籌碼狀況等當作投資的規律
循環類股通常與產品物料的報價關聯性很高, 與產業淡旺季, 產能與供需狀況有關, 必須掌握這些資訊才能成為投資的依據

雖然投資規律會有些通用的法則, 但實際運用於個別企業卻經常需要修正, 原因就是每個企業與產業屬性都不一樣; 例如想找成長股, 在大型企業見到2~3成的成長率就算不錯了, 但是在中小型企業可能要五成以上的成長率才夠
由於資訊科技的輔助, 投資人很輕易可以找出成長率高於x%, 或是設定各種財務, 技術, 等等條件, 都會列出一些符合條件的股票, 但這樣的選擇條件卻未必有效, 因為個別企業的特性或產業屬性無法透過數據來判別, 資訊科技也無法篩選企業的誠信
透過資訊篩選的設定, 大多數投資人都能夠設定相同的條件而選出同樣標的, 在股市裡越多人可以用的方法就越無效; 去研究那些不是經由資訊數據就可以得到的企業特性, 只要花精神勤記錄, 比其他投資人多知道一點企業特性就擁有投資上的相對優勢
合理的投資規律(四), 必須考慮企業特性與產業屬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