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術角度而言, 均線多頭排列, 均量開始上升, 還在漲升過程
思考的問題是短中長期各個角度行情空間有多大, 行情的主角是誰, 有沒有不利的因素

從長期角度來看, 月線KD指標尚未向上交叉, 景氣數據還處於向下循環的修正過程, 長線的行情還有些疑慮
假設這裡繼續上漲而使月KD指標在50~60之間向上交叉, 過去有幾次這樣的例子, 月線指標未修正至相對較低的位置, 可能意味整理或修正的時間相對較短, 醞釀新一波行情的續航時間與空間也可能較小, 或是新的行情過程仍伴隨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整理
95年有一次行情當漲至月線指標在50~60之間交叉之後, 隔月即開始陷入整理, 整理三個月之後行情才繼續; 如果目前也出現類似的現象, 剛好有時間可讓景氣的數據落到較低的位置, 之後在展開的行情規模才會較大

目前同時出現的情況是, 金融與傳產類股表現, 最大權重的電子類股與櫃檯指數仍相對弱勢, 還有不少各股還繼續整理或頻臨破底危機; 電子類股不表現, 整體行情空間規模會較小
這並非出現於相對低檔的行情, 對於價值投資而言, 自然相對較缺乏安全邊際, 還未必是好的投資機會; 對於趨勢投資而言, 行情出現時必須先判別主流類股是誰, 在這並非所有族群都能表現的行情裡, 若沒坐上對的車, 等同於行情並不存在
強勢類股要續強, 弱勢類股不破底拖累整體, 行情才易延續
目前暫時推論中短期行情空間並不大, 如果在金融與傳產行情暫休息之後, 能再整理一段時間, 同時搭配景氣循環時間, 等待電子類股整理好之後, 空間規模才夠大; 當然這是就指數而言, 就個別股票的差異仍然很大, 即使是傳產內也有修正的股票, 電子類股前股王接近破底, 但仍有股王股后領先行情創新高, 這並非低風險的行情
技術角度而言, 通常行情結束最常見的現象是爆大量長黑, 或是成交量先出現背離, 之後逐步萎縮而致量能退潮, 如果搭配融資增幅過大更是確認的訊號; 目前還沒發生, 是後續需要追蹤的現象
------------------------- 
個人投資觀察與思考記錄, 閱讀者請謹慎評估風險盈虧自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