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一個店家能夠提前知道明天開門做生意的營收會比今天更好或更差
也為了避免臨時的生意變好而造成缺貨, 總是會多備庫存
 
而整體供應鏈當中, 最先由終端的零售感受到景氣的狀況, 再逐漸遞延往中上游傳遞;
零售商希望自己不用準備太多庫存, 而供應商最好隨時有庫存, 可以隨叫隨到; 庫存的準備, 零售商會準備比預估銷售量再多一點的貨量, 中大盤商又比零售商可能的備貨量又再多備庫存
若景氣出現了轉變, 終端零售商的一點點調整, 其效應會隨著供應鏈的傳遞而逐漸放大;  規模越大, 越上游的企業可能受到零售庫存調整的影響也越大
在金融海嘯期間, 歐美的消費緊縮, 傳遞到供應鏈可能使得製造商覺得景氣比想像還壞三倍; 同樣的, 當回補庫存的調整出現, 傳遞到供應鏈來, 也會覺得復甦比想像還更好
基於這個邏輯, 每次景氣循環從衰退谷底開始回補庫存, 達一定程度之後都可能出現所謂重複下單的問題
 
因為沒有任一個店家能夠提前知道明天開門做生意的營收會比今天更好或更差, 於是暫先以比較保守的心態準備庫存, 當發現情況沒那麼糟糕, 就再多準備一點, 逐漸增加庫存的準備, 但終會到達一個回復中性的水準, 這時就回到正常的淡旺季循環
假設庫存已經回復到正常水準, 只須以淡季的狀況來因應, 但是供應鏈中的廠商對於消費端的訊息有遞延的效應, 還認為淡季不淡而準備較多的庫存, 就可能使較明顯的重複下單問題浮現
 
上面只是一種可能的供應鏈狀況邏輯的推論, 但可以拿來思考或驗證今年是否出現淡季不淡的現象
有些廠商認為今年景氣無虞淡季不淡, 但卻需思考它可能受供應鏈遞延效果的影響而有淡季不淡的判斷; Q2~Q3這段期間是觀察淡季營收變化, 有無重複下單問題的觀察期, 也許股價走勢也提前預告這項疑慮的存在
在這不知道淡季會不會存在的疑慮觀察期, 大概市場也會偏向比較觀望的態度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