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什麼理由會讓投資人賣出股票? 看到經濟轉變, 看到財報訊息, 看到利空出籠, 看到大跌破線.....等
 
國泰金 Q1減碼台股244億(2010/05/04 聯合報)
國泰人壽昨天公布,去年第4季投資台股部位達1,655億元,到今年第1季底台股部位減至1,412億元
 
對於真正的大戶, 等看到訊息出現, 或看到利空, 由於手中部位龐大, 多半是來不及出場, 通常是在風平浪靜, 市場樂觀, 景氣復甦時就得逐步出場
而進出的依據應該是總體經濟, 企業價值, 與營運狀況的邏輯, 即使股市沒跌, 市場覺得經濟復甦確定, 只要價格比起價值評估已經偏高, 營運狀況未持續提升, 也應逆勢, 逆市場氣氛而出場
 
如果單純以價格漲幅來看, 應該有多少漲幅才適合被稱是多頭走勢? 漲幅若不能合理擴大, 只能被稱是盤整, 只是沒有明顯趨勢的波動;
幅度超越15~20%應該是在統計數字上可以合理被視為一個明顯的趨勢
今年至今指數的高低區間7000~8300, 幅度還在20%以內, 應該還稱不上一段明顯的趨勢; 在把時間往前推到去年的整個下半年, 指數的區間落在一樣的價位之內, 這近一年的時間真的是多頭趨勢? 包括景氣復甦, 兩岸簽署協議, 資金回流...等種種訊息, 還無力讓指數在接近一年的時間之內表現超過20%, 只能被稱是盤整吧!
 
(彼得林區)基本戲碼其實很簡單, 也永遠不會結束; 股票不是彩券, 每一支股票都聯繫著一家公司, 而公司的業績有起有落, 如果業績比以前差, 股價就會下跌, 要是經營得比以前好, 股價就會上揚; 二次大戰以來, 美國公司的獲利大約成長55倍, 股市也上漲了60倍, 期間發生了四次戰爭, 九次經濟衰退, 換了八位美國總統, 但這些都不能改變股價跟隨經濟變動的連動關係
  
昨天文中提到一個現象是, 不少各股在第一季出現近幾季營收成長的最高數字, 但卻在去年第三或第四季出現 股東權益報酬率, 應收與存貨週轉 的最高數字; 陸續多看了一些企業財報, 前述的現象還蠻普遍的
也就是表面上企業營運在第一季的營收成績很漂亮, 但實質上的營運狀況, 在某個角度看, 卻可能是在去年第三季或第四季就出現高峰, 這解釋了一個現象, 就是指數在去年下半年的波動區間就幾乎是波段相對高點的位置; 當然若從過去個別企業價值的統計來看, 許多各股也是在去年第三季就屬偏高價位
 
然而指數卻維持在相對高檔區一直沒有明顯修正, 這其中的內涵或許從兩個角度來解釋
其中之一是, 企業營運狀況在去年下半年確實正在好轉, 股價可以暫時停留在高檔等待基本面表現追上, 等到今年第一季就比較清楚基本面成長已經趨緩, 基本面已經不容易繼續追趕股價的表現, 只好讓股價修正以調整配合基本面狀況
而前述這一種是屬於正常的股票, 另一種則是作夢與炒作的股票, 沒有實質的基本面內涵, 在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是財報空窗期, 市場資金夠充沛的情況下, 可以提供股市一個作夢的空間
當這兩個理由的時間到達期限, 修正走勢的出現或許更顯合理
 
連大戶都出來承認(國泰金, 國安基金)在相對高檔已經出脫了一些持股, 即使指數不修正, 也透露上面屬於股價偏貴的價區 
基本戲碼很簡單, 也永遠不會結束; 每一支股票都聯繫著一家公司, 而隨著公司的業績有起有落; 戰爭, 經濟衰退, 換總統, 這些都不能改變股價跟隨經濟變動的連動關係; 在美國是如此, 在台灣應該也會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