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技術分析一般而言是假設市場所有訊息都會反映在股價線圖上, 只依照線圖顯示的現象做投資決策
不過使用的時候若能多些思考, 關心在技術面可能顯示的背後意義, 或許會有助於將技術分析運用得更有效率

以均線為例, 季線(三個月的均價)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是因為市場有許多人用所以它具有參考價值? 為什麼不用兩個月的均線而是三個月?  一般而言季線是60日均線, 如果想比市場上多數用60日均線的投資人提早發現市場的改變, 何不用50日均線當參考線?
如果以財報時間來推論, 季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財務盈餘數字的公告是以季為單位, 市場上還是有許多投資人是以財務數字當作投資依據, 其持股調整週期就是以季為單位, 只有三個月均線才有這層意義
 
均線除了顯示市場參與者的持股成本之外, 思考技術面可能顯示的背後意義, 會有助於將技術分析運用得更有效率, 選擇較具參考意義參數能夠提供的投資參考價值較高

另外常被參考的均線是年線; 企業經營績效的結算通常是以年為單位, 分紅分配盈餘或除權息是以年為單位, 企業如果要調整帳目美化數字也以年為單位, 不論是打消呆帳, 認列收益都可能以年為單位; 或是營收盈餘的數字公告, 是以去年同期比較來看待(YOY數字)也是以年為單位 
而十年線也經常被參考使用, 也許一個世代的差異顯現於消費心態與流行風潮有顯著的不同, 或是國家政策長遠的規劃是以十年時間做為思考點, 兩任總統任期是八年, 或如手機, PC, 網路等新興科技產品與運用, 從開始商業化到成熟的時間也許要花上十年; 以十年均線做為長期的均值, 對十年線的乖離高低判斷屬於長期相對高低檔也是合理的推論
 
其他時間週期的均線或許就得對照產業或經濟循環來思考;
台股上一波景氣循環(2000~2007)大約兩年半至三年半的均線有多空分水嶺的味道(但更早的經濟循環就未必有這樣的意義), 或許是因為庫存循環的時間週期
一次經濟循環時間也許三到五年不等, 但規則較不明顯, 二~五年的長期均線的參考意義通常相對較低
 
至於短線的五日或十日均線受市場氣氛與心理的影響較大, 通常短期投機才用
月線有每月公告營收的時間週期, 搭配季線是每季公告盈餘的時間週期, 兩者是一般常用的波段參考 
 
-----------------
目前指數位置在季線之下, 月季線死亡交叉, 但仍停留在年線之上; 依照時間週期的推論, 或許是整體以季為單位的盈餘數字短期內已經難再有更好的表現, 但又不太確定未來會不會變差而不如預期(四月底之前還屬於財報空窗期), 所以在季線下與年線之上暫時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