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消費占GDP比重35%, 固定資產投資占55%, 出口占35%, 進口占27%
中國產能大概占GDP比重70%, 而中國只消費掉35%, 過剩的產能要靠出口; 而GDP35%的出口大約是一兆美元, 美國的超額消費則大約0.7兆美元
每年10%的經濟成長, 基本上是以政府工程為主, 靠造橋鋪路鋼筋水泥拉動的, 包括地產,鋼筋水泥類年成長率高達30%, 這些佔了整體30%的部份以30%的成長,所以整體GDP約10%成長
 
歐美國家的衰退, 對於出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國影響很大, 35%的產能過剩衝擊企業的利潤
真正需要的是企業利潤的成長, 而不是GDP的成長; 造橋修路是為了增加當地企業的利潤, 而不是靠修路拉動GDP成長
擔心的是政府為了保成長而放棄利潤, GDP依舊每年成長, 但財富卻跟老百姓關係不大, 甚至老百姓更窮; GDP工程不會創造財富
--------------------
以上摘自郎咸平談振興經濟對策--GDP工程的迷失
 
中國2009上半年的GDP成長內容, 投資與消費都超過五成的成長, 出口卻有高達四成的衰退; 上半年新增的貸款, 所創造的GDP成長, 能否轉變成為企業的獲利成長
經濟衰退時期, 政府可能透過各種政策保持或支撐GDP的成長, 見到成效或許欣喜於經濟的回復成長, 其它數據是否也被合理的關注, 企業利潤是否也能如同GDP數字的成長
不只在中國, 美國, 台灣也都有政府的GDP工程, 合理的GDP工程是為了增加企業的利潤, 而不是靠GDP工程拉動成長
如果缺乏企業利潤的支撐, 政策縮手就容易使得經濟再度回落
 
以下是新聞摘要
----------------------- 
8月信貸急凍 陸股聞聲重挫 (2009-09-01)
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7.37兆之多,增速遠高於預期
據業界估計,銀行8月新增貸款可能降至2,500億元人民幣;影響所及,昨天大陸股市重挫,其中上證指數大跌6%以上,投資人顯然相信,信貸監管政策已經逐步發酵,未來陸股資金動能恐有一波緊縮效應。
紐約時報:衡量一國經濟強弱 不應再獨鍾GDP(鉅亨網2009 / 09 / 16)
衡量一國經濟健康與否,光靠 GDP (國內生產毛額) 恐怕已不夠周全。
報告指出:「過度專注於 GDP 指標,也是導致當前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政府決策者欣喜於經濟成長,其它數據─如家庭與企業負債增加─卻被忽略掉。

 GDP 係評估所有經濟中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合,在 1930 年代逐漸成為世界主流,在當時被形容為宏觀經濟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但長久以來招致批評,認為其準確捕捉經濟成長或萎縮之際,卻無法代表社會健康。

Stiglitz 引據美國普查局的數據指出,2000-2008 年間,美國家庭平均收入下滑了 4%;同期間,政府與媒體極為關注的 GDP 卻不斷往上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