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人自我調整配合世界(蕭伯納)
"理性人"到底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 過去十幾年他們做出最好的情況是造成市場波動, 最壞時就是一場場的災難
透過電腦程式交易, 融資, 衍生性證券及指數期貨商品, 辛苦的基本面研究被電腦旋風取代, 靠電腦運算而不靠調查, 自動化取代了直覺, 但許多基金經理人仍無法替客戶增加價值
投資人接納各種不同的投資方法, 有時候小型股, 大型股, 成長型, 價值型, 類股輪動....等, 有些時候可以賺到錢, 有些時候不過就是套牢投資人
-------------------------------------------
以上摘錄自: 巴菲特勝券在握2

股市或金融市場隨時可能有不同的投資標的輪流表現, 一下是原物料, 黃金, 債券, 或是半導體, 太陽能, 資產, 金融....等等, 如果要自我調整以配合世界, 可能隨時都在追逐市場的變動, 而追逐各種"概念",或"題材", 經常只有短期的績效而未必有長期的穩定績效
在人生許多時候, 自我調整以配合世界, 是理性的決策; 然而在投資的時候, 如果經常自我調整以配合市場, 追逐各種"概念"或"題材", 卻經常是貪婪與情緒的結果
或是依靠電腦程式交易, 追逐股價的波動, "理性"的電腦運算, 卻可能造成市場大幅波動, 造成非理性的恐慌或泡沫式榮景
反而價值型的投資, 不因股價的變動而追逐, 而是等待股價低於價值才動作, 等待市場調整來配合價值合理才進行投資, 與上述的"理性人"相反的動作

投資真的必須依靠自我調整以配合世界的"理性"? 或是自以為理性, 其實是更多貪婪與情緒的作祟
理性的人自我調整配合世界, 在股市看似非理性, 不願自我調整以配合市場, 經常不理會市場先生的報價, 反而屏除了貪婪與情緒, 更可能冷靜理性的看待企業的價值;
而企業的價值並不因市場情緒或股價波動而改變, 投資者的理性, 是在於調整自己去理解與判斷企業價值, 而不在於調整自己去配合股價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