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商品的賣家, 有些時候也許希望遇到什麼都不知道的消費者, 才容易掩飾自己的缺失, 或是藉以牟利

例如前陣子速食店的炸油品質事件, 如果沒有消保官與媒體, 消費者什麼都不會知道, 業者就可以用較低的經營成本而得到較高的獲利
又例如坐計程車, 少數可能遇到會繞路的司機, 如果消費者對於路況不熟悉, 資訊缺乏, 就可能多付錢成了冤大頭

類似的還有很多實例, 這些都是現實商業社會可能遇到的狀況; 資本主義就是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為原則, 會不會傷害別人的利益則是另一回事, 如果傷害別人的利益會被發現, 當然會有所節制, 但如果不會被發現, 那就各憑本事了

金融市場裡參與者也在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某些時候, 特別是投機盛行時期, 誰都不想當最後一隻老鼠, 一張賣單必對應了一張買單, 總有人會多付錢成了冤大頭
這時候還留在市場的賣家, 最希望遇到搞不清楚狀況的買家, 隨便開價都能讓對方接受, 反正對方並不知道受害, 甚至還說謝謝
市場裡牽涉了龐大的金錢利益, 有實力的賣家必定想盡辦法影響市場的普遍看法, 藉由散佈的市場訊息, 從市場氣氛, 從券商, 媒體, 網路...各個層面, 打造出前景光明的看法, 賣家才有辦法順利脫身
這時候如果是對資訊不甚了解的散戶, 極有可能像是路況不熟悉的消費者, 遇到會繞路的計程車司機, 目標xxxx沒錯, 只是中間要多轉幾個彎多繞幾條路
在市場很容易聽到目標價xxx, 年底指數上看xxxx, 只是路並不是直線而是曲折多彎, 搞清楚狀況避免走冤枉路
而現實商業社會的賣家, 都是藉資訊的運用以掩飾自己的缺失, 或是藉以牟利; 對於小散戶而言, 除了盡量熟悉各種知識, 工具與市場情況之外, 市場的報價與相關資訊只有挑剔再挑剔, 會嫌貨才會真正識貨, 嫌貨才是買貨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