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精明的投資人會把整個盈餘發表季節, 看成是一幅巨大的馬賽克畫
每家公司發佈盈餘, 代表馬賽克畫中一個點, 這些點和整幅畫面的觀點適當串聯起來之後, 就呈現出經濟和股市的面貌(摘自"巨波投資法")

對我而言, 閱讀企業財報的時間, 及自己的腦容量, 吸收的資訊量都十分有限, 都是先從新聞媒體所提供的資訊大致先瀏覽
當然在看資訊的同時, 得戴上過濾鏡, 把一些"預期", "可望...", "預估成長.." ..等屬於想像而非實質已發生的內容先過濾掉
然後要將企業放到適當的馬賽克位置, 才能合理的解碼, 屬於產業供應鏈的上中下游, 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特性, 該關注的財報重點也不一樣
(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特性的舉例可以看這篇2007年的舊文: http://www.wretch.cc/blog/SmartMoney/24278458 )

沒辦法短時間看完所有財報, 所以必須知道哪些是比較關鍵而且具有產業代表性的企業
大概瀏覽過後就會有個印象, 大致是哪個產業或產品, 哪個概念, 或哪個市場的企業獲利比較好, 或是整體財報的狀況如何; 也就是馬賽克背後的圖像就會逐漸清晰呈現

我看到今年Q1馬賽克背後的圖並不太漂亮, 只有零星少數企業還不差;
肯定有人要說: 看財報基本面沒什麼用, 即使企業獲利不好, 股價還不是一樣大漲? 這樣說也沒錯
但我得說, 好的方法必須用在對的地方才會發揮效用; 好方法用錯地方, 只會是誤會一場

在尚未公佈財報前, 所有人都隔著馬賽克看市場, "預期", "可望...", "預估成長.." ..等屬於想像的部份, 只要資金條件充份, 對於有心人而言, 可以輕易讓它的發揮效用; 這是經驗中的 Q1行情, 或元月效應容易發生的原因
一旦馬賽克背後的圖像已經逐漸清晰呈現, 精明的投資人會對照手中資料與真實圖像的差距, 而決定如何調整投資決策

在股價的相對低檔, 在年初Q1的時機, 企業獲利數字或許對於實際投資幫助不大, 好方法用錯地方, 只會是誤會一場; 但到了股價相對漲幅已經不小, 到了馬賽克背後圖像已經揭曉, 好的方法用在對的地方就會發揮效用
如果股價已經充分反應, 或甚至過度反應 "預期", "可望...", "預估成長.." ..等屬於想像的部份, 接下來的修正調整則是必然發生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