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提到, 台灣的代工廠對客戶的服務很好, 很關心客戶的訂單, 但容易忘記去看客戶的客戶狀況
除了訂單能見度, 缺乏對於下游需求的掌握, 缺乏關心終端市場的需求如何? (天下雜誌)

讓我想到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 開車的時候(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 如果眼睛只看著前一輛車的煞車燈, 當遇上緊急狀況很容易反應不及, 但如果注視的是前面好幾輛車的煞車燈, 就可以提早察覺狀況, 爭取到比較多的緩衝時間

施振榮談的是去年Q4~今年Q1電子產業的供應鍊, 一下需求急凍訂單消失, 一下又是急單; 專注在技術, 專注在客戶訂單, 對於客戶的客戶狀況, 對終端市場的需求狀況了解不夠深入, 造成企業經營的一些問題
這可是一般印象中的績優企業都遇到的問題; 華碩對於終端需求的過度樂觀, 造成存貨過多而虧損, 鴻海郭台銘可以在短短幾個月內從景氣比想像壞三倍, 變成景氣沒想像中壞, 台積電張忠謀, 聯發科, 都在幾個月內轉變景氣的看法

看起來好像台灣許多企業都習慣看著前一輛車的煞車燈, 而沒看到前面幾輛車的煞車燈

對於投資人而言, 訂單能見度或許太遙遠, 但在判斷行情趨勢上, 去多找找前面幾輛車的煞車燈, 同樣可以替自己爭取比較多的安全空間
例如波段反彈的上漲, 當趨勢仍向上是可以持續看好, 但若看稍遠一點, 除了股市之外的其它金融表現, 就等於看到了多幾輛車的狀態, 可以多爭取些安全空間
例如鴻海老闆說股價不回來就不退休, 如果替他多看前面幾輛車, Intel, Nokia兩大電子產業龍頭的獲利實在不怎麼樣, 又缺乏吸引人的成長動能, 他退休日期的能見度就很不清楚

財報月可以多找找可以判斷, 並能爭取比較多的安全空間的訊息, 不只要關心眼前股價的變動, 更要關心遠一點的狀況
截至目前為止, 好像能見度是不怎麼清楚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