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行情會有多少空間; 或許可以從技術分析的角度, 型態, 均線...等當作線索去預估, 但只能當參考;
學技術分析越久, 越不懂如何預估行情的空間有多少;
因為那不是投資的主要焦點, 投資的主要焦點是風險

"定義"或"預估"行情, 彷彿是上帝可以支配安排一般;
我只是凡人, 沒辦法參透上帝的安排, 不能控制外在環境, 只能回歸自身去理解自己能看到的風險程度
至於每次行情空間有多少, 行情怎麼走, 我也很好奇; 正因為好奇, 所以經常紀錄, 觀察, 思考其中意涵

投資的思考起點是風險, 而不是預估, 也不是定義行情空間
還沒出現漲勢, 看到盤整而跌不下去, 看到可能有漲勢出現的徵兆, 就可以考慮是否投資風險已經降低

投資風險降低就是上車時機; 風險升高就是行情尾聲; 我只會用這樣的邏輯做投資決定, 我不會定義行情大小而做投資決定
我的簡單邏輯還包括: 股價下跌是在降低繼續下跌的風險, 股價上漲是在累積升高下跌的風險
當然邏輯的背後會加上一些市場訊息, 成交量與籌碼的解讀, 或看看均線, 也想想經驗與歷史數據或走勢...等的判斷
但最終就是回歸到風險; 而非"定義"或"預估"行情

"定義"或"預估"行情是投顧, 媒體或外資的毒藥; 得預估行情上看xxxxx才找得到人來共襄盛舉, 共同葬身行情的高原
我關心自己的風險, 不在乎有多少人願意嚐試毒藥

原文發表時間是2008.1.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