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能盡信媒體或他人的說法, 除了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還要懂得查證, 使得真相能清晰的顯現

近期很熱鬧的新聞是"安利團"來台, 宣揚錢力, 彷彿是台灣內需觀光產業的救星
他們花了多少錢來振興經濟, 我們不得而知; 但台灣內需有相關的統計數字可以查詢, 安利的新聞是熱鬧, 相關的統計數字才是門道

從消費券的政策來觀察; 在過年前後陸續看到不少新聞, 說到處人潮洶湧, 受消費券影響而花錢較大方, 或許也有不少人有相同的感覺; 不過這畢竟只是感覺, 新聞只是熱鬧, 而感覺向來不可靠
實際的統計數字是: 今年1、2月合計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為負4.65%,創史上最大跌幅

消費/能省則省-零售營業額年增率 連9月衰退(2009-03-24 工商時報)
今年1、2月合計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為負4.65%; 從今年前2月零售業衰退幅度來看,政府已發放9成9的消費券,對激勵民間消費效果恐不大。
經濟部統計處統計自1月18日消費券發放,至2月底止,批發業收到31億元、零售業收到316億元,而餐飲業收到13億元共收到360億元。 零售業中,又以綜合零售業收到236億元最多,占比約66%。顯見消費券使用最多仍是購買日當生活用品。
經濟部官員認為,該數據顯示消費券替代效果大於乘數效果。
---------------------------------------
以上一小段是新聞摘要

一般投資人多數是健忘的, 因為花光了, 可能已經忘了消費券這回事; 也疏於將它聯想到經濟的困境
在官方政策中這是一劑提振經濟的藥方, 並且估計政策效果依據以預估經濟成長率, 當消費券替代效果大於乘數效果, 對經濟的刺激有限, 而使得民間消費有高估的嫌疑
新聞可以熱鬧的呈現, 熱鬧新聞裡的門道, 最終仍得回到冰冷的數字找真相;
陸客可以帶來多少產值? 未來的統計就會呈現出答案, 如同消費券的現象, 通常答案並不會如新聞般的熱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