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裡價格是各方角力最終的結果; 當看到價格的表現, 各方勢力的勝負已定
想要提前知道股價的可能表現, 在股價未明顯表態前就必須思考各方勢力的消長; 例如二月下旬至三月初期間, 這裡提到台股屢能逆美股而走, 是因為賣壓減輕, 但賣壓減輕只能止跌, 要漲則必須有買盤的增強及追價意願

橫盤期間是買賣勢力相對均衡的期間, 要在股價未明顯表態前就思考各方勢力的消長, 究竟是隨著時間而賣壓減緩, 或買盤減緩, 看到現象後就能對於後續的突破, 跌破或假突破, 假跌破的機率高低有個大概的判斷

而正常的波段上漲期間, 通常是量增價漲, 買盤與賣壓雙方都會隨著漲勢而增加; 到了某個時刻買盤增加有限而賣壓持續增加就得進入休息
近五天(13~19)的收盤累積買賣均張:
13日(6.75/5.79), (買均/賣均)
16日(6.23/5.83),
17日(6.47/5.92),
18日(5.82/5.92), (期貨結算)
19日(6.35/6.25),
上列的是相對容易看到變化的部份; 在近期上漲過程買均多維持在6.0附近或以上, 而賣均多維持在6.0以下; 18,19兩天看到出現變化; 所以能事先就推論短線或許要進入震盪休息
取一段較長時間的大約均值來看, 二月下旬至三月初期間, 買賣雙方均張都大約在5.5上下, 而漲勢開始就轉變成買均在6.0以上, 賣均在5.5~6.0; 如果加上這段時期的開收盤買賣張數字, 回顧來看就可以知道漲勢的形成, 是歷經買賣均衡, 賣壓減輕, 買方轉強
當然推斷並不單純只依靠上述的現象, 還得包括基本的成交量解讀, 及其他相關的現象, 而且得要將各種訊號現象分別放在股市的短中長期架構上思考

在見到盤面跳動的當下, 可能會有些情緒及預期, 怕追錯或賣錯, 預期(貪婪)獲利, 要克服情緒及預期, 並非只是種憑空的力量, 而必須是有夠多的證據與現象的支持
學習投資過程, 各種書籍說法總是要投資人克服情緒上的貪婪與恐懼, 但人性難以改變, 不可能只是想一想就能夠克服; 必定是有某種力量的支持才做得到, 上面是近期短線上的舉例, 看到數字就會有自信; 中短期的技術分析與波段行情是如此, 中長期的經濟與長線趨勢一樣是如此
股市雖然經常重複, 循環出現相似的現象, 但每次又都有些差異, 只有把每一個現象, 資訊都仔細的觀察思考, 想清楚來龍去脈, 克服情緒的自信與力量就會浮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