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2009.1.18)所接觸的訊息到處都與3600消費券相關
早上的新聞開始就是消費券的領取, 排隊, 窮苦人家的救命錢, 政治人物到民眾的消費訊息; 電視的廣告也到處是3600, 從賣場, 百貨公司, 服飾, 電信都談3600;

有一個中華電信的廣告說: 花3600買手機, 用來打電話給客戶, 可以聯絡更多人, 帶來更多商機, 把3600變更多錢; 簡單的說是把消費變成是一種投資
它點出了這裡的標題: 金錢有兩種面貌, 一是用來消費, 一是用來投資
對一般民眾而言, 所得收入不是用來做日常消費, 就是儲蓄而存了下來; 但儲蓄可能放在銀行, 又藉由銀行貸款給需要的企業, 或可能交給保險公司, 或去買基金, 買股票, 所以儲蓄的意義也接近投資; 而投資目的是為了創造未來的收益
個人的收入用來消費, 花完就沒有了, 但若是儲蓄或用來投資則可能創造未來的收益(當然也可能損失); 希望在財務上變得富有, 要多關心金錢屬於投資的面貌

一個人的金錢消費支出就是另一個人(或企業)的收入; 花掉一筆3600可能其中有部分分配給了商品成本, 一部份給了商家的員工薪水, 店租, 營業相關費用...等, 拿到收入的人要繼續花掉, 才會再創造另一個人的收入; 不過在不景氣時期一般人會比較保守而傾向將錢存下來, 使得金錢創造更多人新增收入的能力降低----這個現象是經濟學裡面的貨幣流動速度降低

金錢用在消費能否振興經濟? 如果民眾心態較保守, 恐怕一次花掉後續就沒了; 那如果用在投資呢?
如同中華電信的廣告所說的, 投資可以創造更多收入; 只是事情總沒這麼簡單, 廣告效果總比實際來得誇大; 用來投資是可能創造後續的收入, 只是需要時間, 需要計畫與經營, 而且事前難以精確評估成效
這裡提到金錢的兩種面貌, 消費與投資, 顯現了使用金錢創造經濟成長的時效差異; 用在消費可以很快的看到一次性但是短期的效果, 用在投資則需要一段時間才顯現而且成效難以評估
面對經濟困境, 政策選擇先吃一次威而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