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明瞭易懂的選股
一般人大概還是從技術線形, 或指標去看

看到XX黃金交叉, 看到突破, 看到站上均線..等, 都可以是選股標的
但還是得有個認知是: 技術分析是統計, 有機率上的問題
網路上或是軟體工具, 有些可以設定條件列出選股
誰知道看到的買進訊號當次的機率有多高?
從技術分析設定的條件, 列出來的一大串股票, 誰會知道哪一檔最有機會?
如果單純依靠軟體程式設定選出來的, 其實我沒有太大的把握; 換句話說我並不太相信所謂程式選股, 不太相信單純從技術線形, 或指標去看可以"長期穩定"獲利

前面寫過用財報數字去看, 用產業觀察與思考, 用季節循環特性..等方法也都可以選股
加上技術分析也是個方法, 用越多技巧越能提高每次的勝率
這一系列的文章舉了廣明的例子, 是經過產業的邏輯推敲, 看了財務報表並經過許多的比價, 然後才參考技術面的分析; 這一連串的思考邏輯都完成了才有買賣的決定; 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選股思考
報紙或雜誌上的精選股, 精選營收成長, 精選法人佈局, 精選XX如果可以用, 大家都發財了

股價上漲的理由很多, 不同的時代, 不同的環境背景, 上漲的理由都不一樣
選股的方法很多, 但每一種都只能接近真正有效, 而無法完全有效, 有些這次有效, 不見得下次有效
因為上漲的原因也在隨時改變

所以選股的思考, 其實沒有一個黃金定律, 只有不斷的調整與觀察學習

我的選股大概有五個途徑
1.我自己最常用的角度是, 從產業觀察的角度去找; 看好轉趨勢的產業, 從中挑出財務報表來看, 如果發現是便宜的就開始思考, 什麼樣的季節或時間最適合買, 等待的時間最短(這是經過產業,財報等一連串的完整邏輯的選股)
2.或是有些個股是在經驗上每到某種季節就會表現, 當時間到了就開始注意技術面與籌碼(主要是看季節循環)
3.另外有些是從技術線型看, 線型很漂亮, 會先回頭去看看財報, 財報也漂亮才值得思考買進的機會(從技術面開始的選股)
4.觀察法人一段期間(一個月到一季)的進出, 看是否出現一致性買賣超特定的產業族群(從籌碼開始的選股)
5.還有一種是考慮殖利率

當然這樣還是有些類股是會被忽略掉的, 那只能捨去
通常較投機的飆股不會被選到, 因為常常在還看不到真正業績時股價就已經飛上去了
另外炒市場氣氛的也不會被選到
但捨去這類的股票, 我一點也不覺可惜, 一是因為風險我無法掌控, 二是上列五種方法已經夠讓人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