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投資選股時, 對於股票的認識訊息是從媒體開始的;
讀了幾本財經雜誌, 或看些財經報紙, 媒體上寫什麼個股熱門, 什麼產業獲利不錯前景可期, 也就信以為真; 買進後或許也有一點甜頭, 但最後下場也多很慘
自己覺得很納悶, 明明媒體寫的從基本面看確實獲利不錯, 或是本益比不高, 而有些從技術面看也都是指標黃金交叉, 或均線多頭排列, 如果選了這些個股都無法賺錢, 究竟該怎麼選?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想起了以前當自己還是學生, 到底是怎麼思考解決問題?
第一個想到的是, 大學之前雖然考試表現不錯, 其實卻從沒學會解決問題, 因為考試要的是標準答案, 只需依循課本脈絡, 不需費心思考其他的狀況; 或是有些時候考前沒來得及臨時報佛腳, 標準答案還靠同學的提供, 是更偷懶的狀況(簡稱就是考試作弊)
第二個想到的是, 大學的課程裡面討論靜態的問題相對簡單, 如果是動態的問題, 要考慮的面向則相對多元而複雜; 而要到達架構思考的邏輯去看待問題, 解決問題則是更後來的學習

原來在成長接受教育的過程, 其實最初並沒有學會思考, 只會找標準答案; 到投資市場來, 就只好找財經雜誌, 或是由報紙媒體試圖從中找尋"標準答案", 或是偷懶一點, 靠別人提供答案聽明牌; 在學校只要會標準答案, 考試分數還是會很好看, 但是到了現實社會中, 如果只想找標準答案, 就只能永遠遵循別人所佈好的局, 或是別人提供的答案是錯的而不自知, 於是容易走進別人設下的陷阱, 或是容易抄錯答案, 現實社會中不只是分數難看, 更是陷自己於財務困境

另外在學習解決問題找尋答案, 都是先從靜態的狀況開始, 但靜態的現象都是經過極度簡化的假設現象, 現實狀況一定都是動態現象; 從媒體認識的股票從基本面獲利, 或是本益比, 或技術指標黃金交叉,均線多頭排列, 等等現象接近於是簡化的靜態現象, 用靜態思考去面對動態世界, 很像是一個不會武功的人卻想和武術高手過招; 或是用數學邏輯來看, 靜態現象只是一般的代數方程式, 而動態現象則是微積分; 至於動態的觀察該看些什麼現象? 記得剛果醫生曾經寫過一篇"剛果股市之K線洩天機", 形容醫生察房的觀察就很貼切, (這裡引用兩句) 就是要看生命跡象記錄表是否有變化, 是屬於好方向還是壞方向, 再來看是否有新的檢查報告出爐, 是否支持之前的診斷; 放在股票上就是看企業的生命跡象是變好或變壞, 有沒有新的財報數據出爐支持之前的方向

想從投資市場中賺錢, 必須改變投資的心態與思維, 必須放棄尋找標準答案; 不論從技術面或基本面去找都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路徑去找適合自己的答案; 另一個想賺錢必須改變的思維是, 不能只關心靜態的狀況, 而要看動態的變化

本文已發表於,總幹事黃國華的投資筆記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