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延續前一篇的機殼簡介, 標題本來要寫"電與機的競爭", 不巧在大師專欄看到一段文字, 拿來當標題或許更貼切
電子元件組合的最終產品都要有固定的結構, 都要有外殼, 這些就是"機"的領域, 可以說是機械, 機構的專業領域; 所謂電子五哥之中, 只有鴻海是從"機械"領域出發, 其他都是以"電子"的基礎而發展, 在電子五哥電與機的競爭中, 從"機械"領域出發的大哥, 卻在"電子"領域領先電子公司, 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電腦公司征戰全球的大功臣--模具

進入本文之前先看一下大師專欄的部分內容: 是介紹一家"相當成功從模具設計製造跨進Hinge(註)製造的公司", 他說模具產業是台灣電腦公司爭戰全球的大功臣, 這家公司打破模具公司成長的瓶頸, 帶來非常大的啟蒙及轉型成功欣喜

爲什麼說模具是電腦公司爭戰全球的大功臣? (以下是我的解讀, 不是大師的)
舉例如A電腦公司(註)外包機殼的製造, 因為客戶修改設計, 所以必須改模具, A公司的機構工程師就會去找模具廠溝通, 模具師傅就會說這個要拆模, 要線割(註), 要重組重試模, 費用需要x萬, 要7~10天, 這個工程師會回去回覆主管與客戶情況, 最後該修改的會修改, 時間與金錢的成本雖會殺價但還是會付

同樣情況換到機殼起家的H公司, 假設它這個模具也是外包, 但工程師去聽到廠商說法就會回說"騙肖ㄟ", 拆組模時間是固定的, 線割不用那麼久, 你如果做不來我幫你搬到我們自己工廠幫忙做, 上面要求是三天要完成; 最後真的三天完成, 因為這個工程師是模具工程師, 深知模具廠的作業速度與設備限制, 來不及的就搬回自家公司模具廠的設備加工, 節省修改的時間與費用(如果不是外包會修改更快)

不算修改的費用成本, H公司硬是比A公司的時間快了4~7天, 在運作快速的電子業內, 以機械模具為底子的公司就是有本事比電子公司快, 這幾天的時間可能就是訂單的移轉原因; 不知道第一線的勤奮走訪觀察, 有沒有工程師會告知這樣的差異?
或許讀者心裡有疑問, A公司去養幾個模具工程師不也可以? 但A公司不做模具就不會養模具設備, 還是沒辦法加快改模速度, 而且模具工程師的主管會是不懂模具的豬頭主管(技術底的黑手或工程師常會和辦公室內的工程師有代溝), A公司就算知道問題所在, 卻不見得能有H公司的競爭力; H公司除了可以依靠規模來壓低價格之外, 還可以用技術能力來縮短時間成本
另一方面A公司還需面對其他同是電子公司的夾殺競爭, H公司則常是服務這些電子公司, 產業地位在暨合作又競爭下壯大; 其他電子公司, 並非競爭力不佳, 而是深陷"電子紅海", 首富則是帶著機械模具的藍海工具去紅海競爭

H公司套用大師的話是打破模具公司成長的瓶頸, 帶來非常大的啟蒙及轉型成功欣喜, 但首富畢竟只有一個, 其他模具公司可以打破成長的瓶頸? 下回可以從模具產業的特性來想, 真有非常大的啟蒙及轉型成功欣喜?


註1.: "Hinge"大師翻譯叫"樞紐產品", 不知道有幾個人可以從字面意義了解, 日常可見的就是一般家庭的房間門, 門軸位置的金屬門軸, 可供支撐與轉向, 類似功能的零件都可稱Hinge, 電子產業內用最多的地方應該是在 NB, 與摺疊式手機
註2.: A公司不代表特定公司, 台灣A開頭的Acer 與 Asus 其實是同一體系出身, 其他A體系的公司也會有類似的狀況, 當然各公司在競爭壓力下都已持續改善
註3.: "線割"是一種機械模具"非常慢"的加工作業, 是以銅線為電極, 以電解反應"切割"工件, 慢的程度可以用鐵生鏽的速度來想像


本文同步發表於,總幹事的投資筆記Blog, 回應請到下方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article_id=74938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