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資或投信的研究報告, 或投資建議
普遍都有的經驗是
不能聽信的比能聽的多

不只是在台灣股市是如此, 美國也是
"金融心理學"書裡的資料--1979~1996年間分析師預估的統計
1.對EPS成長率的預測值, 比實際值平均高9%
2.研究的18年間, 有16年的盈餘預測超過實際
3.1980~81, 1990~91, 分析師預測企業平均盈餘成長10%, 其實是衰退
4.1990~2001年4月, 瑞士信貸分析師觀察了全球1328支股票, 建議賣出的只有11支, 而建議賣出的11支股票, 平均上漲了11%
5.最不受分析師推薦的股票平均漲幅達48.66%, 而頗受推薦的反而下跌31.2%

讀了這些資料, 真覺得分析師好像和政客是同等級的職業
分析師的投資建議, 常是難以置信的買進建議
由統計資料看, 分析師對盈餘的預估值, 至少要打8~9折, 才接近真實, 而且要是在多頭市場
如果是空頭市場, 要假設分析師將有90%都會預估錯誤
不受分析師推薦的股票, 反而值得注意


外資或投信的研究報告, 或投資建議, 總是用許多財務數字的包裝, 套上專業的名詞
其實拆開來看, 去掉那些專業名詞, 可能和你我在報紙上看到的訊息一模一樣
在過多的資訊中, 如果我們不習慣去處理資訊, 區分其重要性與真偽
那些無關緊要的訊息就很容易摧毀我們對事情的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