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自己的投資學習, 買股票入門書來研究時
開始按圖索驥, 最容易有感覺的就是技術指標
通常都有所謂多方掌控,空方掌控, 買超賣超, 或黃金交叉死亡交叉等

在自己不知道市場方向的時候, 由一個數字就可以有方向的指引
好像找到賺錢秘訣的感覺
只是回頭看, 世界怎麼會這麼的美好? 自己怎麼會這麼天真?
小心翼翼的找到一個KD指標落在賣超區的個股, 等待K值黃金交叉穿越D值, 然後買進
怎麼會股價越跌越低, 不是已經賣超了?
後來才了解, 原來指標是會"鈍化"的
但為了理解這個鈍化, 可能花費的代價卻是不小

後來在我的方法內, 技術指標只是參考用的, 不是買賣用的

書上說技術指標大致上分兩種

1.震盪指標,如KD, RSI等, 但特性是在持續大漲或大跌時, 會鈍化失真
--投資股市,期待的不就是, 持續大漲或大跌, 偏偏此時它會鈍化

2.趨勢指標,如MACD, 特性是在高低點出現後一段時間訊號才會出現, 而且在箱型盤整時, 容易追高殺低
--股市有超過7~8成時間是盤整, 偏偏此時用它就是會追高殺低

有了這兩點認知, 就千萬別把指標當是觀察的唯一工具
至少先能判斷當時是屬於何種趨勢,或是盤整, 才有指標上場的意義

自己現在只會參考周KD, 月KD
大盤現在月KD交叉向上, 說這叫長多
但它並不是落到低檔位置才交叉, 只能說是有待觀察的長多
而周KD已經在高檔鈍化六週, 在統計上已幾乎是極限了
向下修正的機會比持續鈍化的機會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